你在直播上看不到的 Google IO

作者分享了参加Google IO2017的经历,详细介绍了大会的日程安排和技术交流氛围,以及晚间丰富的娱乐活动。

阅读文本大概需要 5.20 分钟。

终于回国了,时差都没倒就开始上班,两周的美国之行想想都刺激,印象最深的除了被美国警察追之外,就属亲身感受 Google IO 2017 了,我相信很多人是熬夜看 Google IO 直播的,其实我想说,你在直播上看到的不是真正的 IO,IO 大会并不是你们在直播上看到的只是一场技术大会而已,其实 IO 大会是一场全球狂欢大 Party。

今年的 IO 在 Mountain View 举办,就是 Google 总部的边上,据说今年 IO 参会人员有 7000 多人,在加上上百名 Google 服务人员,可想而知会场得有多大,为了让大家感受下,在 IO 的前一天,一位朋友特地用了无人机航拍了 IO 的会场,给大家感受下:

0?wx_fmt=jpeg

看到没有,场地很壮观,两个塔尖形状的白色区域是大会的主会场,也就是 Keynote 和 Developer Keynote,这两个 Session 所有参会人员都在主会场听讲,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分会场,这张照片其实只是拍的主会场,左下角有个大棚形状,显示 01 的区域就是分会场,其实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分会场没有拍出来,场地非常大。

IO 的大会都是在白天,从上午开始,一个小时一个 Session,除了中午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外,中间没有任何空隙,也就是说,你基本是这个会场的 session 听完之后就赶到下个会场了,而且基本每个会场都是爆满的,需要提前在 Google IO 的官方 App 上预约座位才行,白天 IO 大会结束之后,第一次参加的会以为就结束了,就回住处睡觉去了,那可就错过了,其实到了晚上才是真正的狂欢。

第一天晚上,各个分会场摇身一变,全部是吃喝玩乐的地方,灯火通明,音乐演唱会到处都是,有很多个小型音乐演唱会,哪怕你是一个很保守的人,在这种环境下,也会不自觉地融入进去,一起嗨起来: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投篮机、游戏机、桌上足球、乒乓球等等等,你会看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组队一起打游戏。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还有移动 KTV

0?wx_fmt=jpeg

还有这种拉风的霹雳小骷髅,他不是一尊雕像

0?wx_fmt=jpeg

还有非常炫酷的各种高科技,如 VR 游戏体验区、脑电波作图、360 度高清慢动作无死角照相等,很多都忘记拍了,拍了张脑电波的,直接把你的脑电波打印成一张照片。

0?wx_fmt=jpeg

其实,还有脱口秀、Pizza Party 等等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这只是第一天 IO 的晚上,第二天 IO 晚上更 High,第二天是在大会主会场,就是演讲 Keynote 的地方,请了一支应该只蛮知名的大型乐队吧,那场面、那电音才真的是嗨到爆,成千上万人一起,喝着啤酒,听着超带感的演唱会,那感觉真的太棒了,拍了张舞台的场面,现场的音响更是有冲击力,直击你的心脏。

0?wx_fmt=jpeg

总之,反正 Google IO 是我这辈子体验过的最棒的技术大会,这辈子估计都不会忘记,下次还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去第二次。

最后,很多人估计比较关心,如何才能参加 Google IO?我来稍微透漏下吧,今年 IO 据说全球有 7000 多人参加,来自中国的开发者总共只有 100 多人,可以看到中国的参会名额非常少,想参加 Google IO 大概有如下几个渠道:

1. 在 Google 官方渠道申请,但是申请上的概率极低,全球有太多的开发者申请,据说只有 5% 的比例能有幸申请通过,可想而知有多少人会申请,堪称一票难求啊,也就是说,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花的出去,而且这个渠道一定是全价,门票很贵,今年要 1000 多美金,不过一般每年 Google 会送些礼物的,比如今年就送了 Google Home;

2. Google 每年会给全国各地的 GDG 组织者派发部分免费门票,注意是组织者,不是 GDG 成员,这次我就看到有不少学生是一些城市的 GDG 组织者一起过来的,所以,积极争取成为 GDG 的组织者,或者你所在的城市如果还没有 GDG,你可以主动申请成为 GDG 的组织者,经常举办一些 GDG 的活动,还是很有机会拿到免费门票的;

3. Google 会放出少部分票给为 Google 做出贡献的个人开发者、组织或者媒体,这个不一定是免费票,有些是全价票,有些是打折票,极少数是免费票,我有幸拿到了免费票,因为我不仅是个人开发者,也算半个媒体吧,还是个不折不扣的 G 粉,不少为 Google 做出一些贡献;

4. 据说 Google 总部会有极少极少部分票给部分公司,应该也都是 Google 的合作伙伴才有资格,但也只是据说,我还没办法确认;

除以上之外,你没有其他渠道获取 IO 门票了,而且所有机票与住宿自费,IO 期间有免费早中晚餐,不过早饭还行,午饭跟晚饭很难吃,可能中国人不习惯吧,而且毕竟是一次做那么多人的,难吃也可以理解。

最后,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有条件,可以参加次 Google IO,那么一定要去,我在拿到门票之后还在犹豫要不要去,毕竟要请很多假,要做不少准备,要花不少钱,但是去过一次绝对不会后悔,这些时间与钱花的绝对值!

END

其实,我在扯淡!

640

不止技术与职场,还有生活与远方

长按关注,听我扯淡

——

微博: @googdev

个人博客: http://stormzhang.com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了基于Matlab的建模与仿真方法。通过对四轴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实现了姿态与位置的动态模拟。研究涵盖了飞行器运动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设计及数值仿真验证等环节,突出非线性系统的精确建模与仿真优势,有助于深入理解飞行器在复杂工况下的行为特征。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多种配套技术如PID控制、状态估计与路径规划等,展示了Matlab在航空航天仿真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支持算法快速原型开发;②作为教学工具帮助理解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过程;③支撑科研项目中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轨迹跟踪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模块的实现细节,同时可延伸学习文档中提及的PID控制、状态估计等相关技术内容,以全面提升系统仿真与分析能力。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了解如何在draw.io中绘制图形或流程图,并请求使用指南。我需要结合之前的对话和提供的引用内容来生成一个详细的回答。首先,用户之前询问的是关于数据流图(DFD)的绘制,我的回答已经涉及到了DFD的不同层级和组件,但用户现在转向了具体工具的使用,即draw.io。 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的需求是否与之前的DFD相关,可能用户希望使用draw.io来绘制之前提到的DFD图。因此,在回答中需要将draw.io的功能与DFD绘制结合起来。同时,用户提到了几个引用,其中提到了draw.io的基础操作、模板、多语言支持以及如何在JupyterLab中使用。这些信息需要在回答中被整合。 接下来,我需要考虑用户可能的背景。用户可能是一个需要绘制技术图表的人,可能是学生、教师或开发人员,需要创建流程图、架构图或数据流图。用户可能对draw.io不熟悉,所以需要从基础开始指导,比如访问网站、选择模板、添加形状、连接线等步骤。 同时,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提到了一些高级功能,比如使用mxGraph标记语言、批量操作图形,以及在JupyterLab中的集成。这些可以作为高级技巧部分,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我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步骤讲解,并且提供实用技巧。例如,开始应该介绍如何进入draw.io,然后创建新图表,选择模板,添加元素,连接形状,调整样式,最后保存导出。然后可以补充一些高级功能,如快捷键、协作编辑、与编程结合等。 另外,用户之前的回答中提到了DFD的组件,如外部实体、处理过程、数据存储等,所以在示例部分,可以结合DFD的绘制,说明如何在draw.io中实现这些元素,比如使用特定的形状库或自定义样式。这样用户可以将之前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还需要注意引用内容的整合。引用[1]提到draw.io的快速入门指南和编程学习,引用[2]强调其多模板和易用性,引用[3]涉及mxGraph和批量操作,引用[4]则关于JupyterLab的集成。这些内容需要自然地融入到步骤或技巧中,例如在模板选择时提到引用[2],在高级技巧中提及mxGraph(引用[3])和JupyterLab(引用[4])。 最后,用户可能需要常见问题解答,比如如何解决连接线不对齐,如何导出高质量图片等,这些可以在注意事项或技巧部分涵盖,帮助用户避免常见错误,提升效率。 总结下来,回答的结构应该是:基础步骤、高级技巧、DFD示例、注意事项,结合引用内容,确保信息全面且实用。需要避免过于技术化的术语,保持语言简洁明了,适合不同水平的用户理解。</think>### 分步指南:使用draw.io绘制图形或流程图 --- #### **一、基础操作步骤** 1. **访问draw.io** - 打开浏览器访问 [draw.io官网](https://app.diagrams.net/) 或集成环境(如JupyterLab插件[^4]) - 选择存储位置:本地设备、Google Drive、OneDrive等 2. **创建新图表** - 点击`Create New Diagram` - 选择模板(如流程图、UML图、网络拓扑图)或空白画布[^2] 3. **添加图形元素** - **左侧图形库**:拖拽预置图形(矩形、菱形、箭头等)到画布 - **搜索功能**:输入关键词(如“数据库”“云服务器”)快速定位图标 - **自定义形状**:右键图形 → `Edit Shape` 修改节点(支持mxGraph标记语言[^3]) 4. **连接图形** - **自动连线**:鼠标悬停图形边缘,点击蓝色箭头选择连接类型 - **手动连线**:从左侧选择“连接线”工具(直线、曲线、折线) - **调整连线**:拖动连线端点或中间控制点,右键设置箭头样式 5. **添加文本与注释** - 双击图形输入文字,支持Markdown格式(如`**加粗**`) - 添加浮动注释:左侧选择“文本框”工具 → 自由拖放 6. **调整样式** - **颜色与边框**:选中图形 → 顶部工具栏设置填充色、边框粗细 - **对齐工具**:`Arrange` → 自动对齐/分布图形(垂直居中、水平等距) - **图层管理**:右键图形 → `Order` 调整叠放顺序 --- #### **二、绘制流程图的实用技巧** 1. **使用模板加速设计** - 直接调用预设模板(如“基本流程图”“泳道图”)[^2] - 示例:绘制快速排序流程图 ```mermaid graph TD A[开始] --> B{数组长度≤1?} B -->|是| C[返回数组] B -->|否| D[选择基准元素] D --> E[分割为左右子数组] E --> F[递归排序左子数组] E --> G[递归排序右子数组] F --> H[合并结果] G --> H H --> I[结束] ``` 2. **批量操作提升效率** - **多选图形**:按住`Shift`点击图形,或拖动选框批量选中 - **格式刷**:选中图形 → 点击顶部`Format` → `Copy Style` → 粘贴到其他图形[^3] - **组合图形**:选中多个元素 → 右键`Group` 固定相对位置 3. **高级功能(面向开发者)** - **代码生成**:通过mxGraph模型导出XML/JSON结构[^3] - **API集成**:嵌入到Web应用(参考draw.io开发者文档) - **JupyterLab协作**:实时多人编辑图表并嵌入Notebook[^4] --- #### **三、DFD绘制示例(结合系统设计)** 1. **Level 0 DFD绘制步骤**: - 使用**圆形**表示外部实体(学员、教师) - **矩形框**表示核心处理过程(在线教育平台) - **双横线**表示数据存储(用户数据库D1) - 箭头标注数据流方向(如“支付请求→平台”) ```mermaid graph LR 学员 -->|注册信息| 平台 平台 -->|课程内容| 学员 教师 -->|课程上传| 平台 支付网关 <-->|交易验证| 平台 ``` 2. **符号规范与一致性** - 保持所有DFD层级的数据流命名一致(如“支付请求”在Level 0和Level 1中需完全匹配) - 为数据存储添加编号(如D1/D2)并在数据字典中定义[^2] --- #### **四、注意事项与最佳实践** 1. **常见问题解决** - **连线错位**:启用`View` → `Grid` 显示网格辅助对齐 - **导出模糊**:选择`File` → `Export as` → SVG/PDF 获取矢量图 - **跨平台兼容**:保存为`.drawio`格式保留编辑能力 2. **性能优化** - 大型图表分页管理:`File` → `Page Setup` 添加多页面 - 禁用实时渲染:`Extras` → `Preferences` 关闭`Auto-Save` --- ### 相关问题: 1. 如何在draw.io中实现UML类图的自动生成? 2. 如何通过mxGraph标记语言批量修改图形属性?[^3] 3. draw.io的协作编辑功能如何与Git版本控制结合?[^4] 4. 是否支持将draw.io图表直接嵌入到Markdown文档? --- **引用说明** [^1]: draw.io基础操作与编程集成,支持通过代码生成复杂图形。 [^2]: 内置模板库覆盖常见图表类型,大幅降低绘制门槛。 [^3]: 使用mxGraph模型可实现图形数据与业务逻辑的深度绑定。 [^4]: JupyterLab插件支持技术文档与图表的无缝整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