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的编程语言,只有适合的编程语言。
1 学习原因
以前只要精专一门语言带一门SQL,后端就能混到核心骨干的位置,现在一精多专都是标配,全栈战士,已经是基操。
学的多不一定精,但有AI加持的今天,你只要真的懂一门语言,不一定写的出专家级的水平,但一家水的出公司要求的代码,技术的出头之日,可能真就是“AI+人”模式的全栈式。
以前养鸡,建鸡舍,买小鸡,配鸡料,打鸡药。。。的传统流程,可能在未来会变成:收集市面上那款鸡肉卖的好,分析成分比例,通过生物合成打印材料,然后设计打印工序,最后3D打印完成。
在大模型及应用不断迭代的今天,技术思维也需要跟着迭代,不再是推出更新的框架,更新的库,而是将以前因为只会.net,只懂java的应用或技术债,通过更合适的语言组合来替换。
2 学习对象
具体应用中会用到的语言:
1)编译型:java go c c++
2)解释型:python javascript(ES6) shell
3)数据库:SQL
4)硬件型:verilog
5)浏览器:html css
6)渲染器:GLSL
以上12门语言,包括了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服务器运维,数据库维护,shader编写,以及硬件电路设计,足够当下互联网平台,以及简单外设硬件开发使用。
另外,全栈怎么能少的出P图,出图,建模,动画呢。由于当前已经有MCP server,相信未来PS和blender的使用,只需要基于对话式自然语言即可开发。因此后面有空会把这块的环境搭建另出一篇来细说。
3 任务计划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环境搭建
包括开发环境和编译环境,运行环境。
阶段2:语言学习
包括语法,代码文件组织结构,自动化编译或模块管理。
阶段3:应用开发
包括可视化,数据处理,事件管理等常用环境处理。此版本的功能主要是1.0 。能调用相关库或框架完成即可。对算法、数据结构、设计模式不做要求,后续再开编程内功篇单独对此进行重构。
阶段 | 开始时间 | 预计人天 |
阶段1:环境搭建 | 2025/6/25 | 10 |
阶段2:语言学习 | 2025/7/7 | 80 |
阶段3:应用开发 | 2025/11/3 | 80 |
4 结果评估
整体会有四个输出:
1)学习需求清单项管理
具体清单会同步到相应表格,同时对需求QA建立QA表,方便对需求梳理和知识库构建。
2)针对具体需求清单实现管理
所有环境配置过程及代码和脚本保存在git或gitee上。具体以具体学习为准。
3)问题QA表
针对需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问题QA表,以方便后续本地知识库构建。
4)作业管理
git或gitee管理。
***卷不是目的,尝试适应新时代:AI+人模式,也许技术也能重开未来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