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基础概述
1. 区块链基础
1.1 背景与演变
区块链是防篡改和抗篡改的数字账本,通过分布式程序实现,无需政府、公司或银行等中央存储库或中央机构。从基础层面看,它能让用户社区在共享账本中记录交易,确保网络正常运行且交易发布后不可更改。
2008 年,区块链概念与多种技术和计算概念融合,催生了现代加密货币。加密货币是依靠加密机制而非权威机构或中央存储库保护的电子现金。2009 年,比特币网络上线,成为最早的现代加密货币之一,其数字数据传输代表电子现金的分布式交易。
比特币用户可对信息权利进行数字签名并转移给其他用户,比特币区块链会对此进行公开记录,每个参与者都能独立验证交易有效性。分布式参与者群体独立维护和管理比特币区块链,结合加密工具,防止账本被篡改。通过区块链技术,还发展出了以太坊等多种加密货币系统。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出现。1989 年 Leslie Lamport 开发了 Paxos 协议,1998 年提出共识模型;1991 年出现了可确保文件未被篡改的电子账本;2008 年,这些早期概念与电子现金结合形成了比特币,它是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
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已有多种电子现金方案,但未能广泛应用。比特币借助区块链可分布式应用,无特定用户能单独控制电子现金,也无特定故障点,且无需第三方信任机构即可直接交易。
比特币中,发布新块和管理账本副本的用户被称为矿工,系统会自动向他们支付报酬,以维持分布式管理。基于共识和区块链的维护建立了自我监管机制,确保交易有效且区块链包含正确的块。
比特币还让用户具有伪匿名性,即用户匿名但账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1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