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视角下的个人现实与时间空间
1. 绘画示例引出的相对论解读差异
我们先以绘画为例,未被画家实现的画作只是潜在的,并不实际存在。这一例子能很好地解释洛伦兹和爱因斯坦对相对论解读的差异。
1.1 以太解释
假如选择乘坐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飞行,当自己的手表显示 2003 年 4 月 10 日下午 3 点回到帝国大厦入口时,而留在帝国大厦的手表显示 2003 年 4 月 11 日下午 3 点。按照以太对相对论的解释,手表变慢被视为一种创造。飞船在以太中移动,对手表的物质功能产生了实际的创造效应。这意味着,如果几周前决定乘坐飞船,明天(2003 年 4 月 11 日下午 3 点)能观察到帝国大厦入口,这仅证明它是一种可能性,就像从未开始绘制的画只是潜在的一样,明天帝国大厦入口并非当下现实的一部分。
1.2 爱因斯坦解释
而从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解释来看,飞船飞行过程中对手表的影响有完全不同的解读。手表的物质功能并没有受到物理影响,大部分时间膨胀发生在飞船以接近光速的恒定速度飞行期间,而非加速阶段。接近光速的飞行使飞船在时空连续体中“移动”,导致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混合。这意味着飞船飞行的效果是在时空连续体中的航行,使个人在 2003 年 4 月 10 日下午 3 点到达帝国大厦入口时,那里的时间是 2003 年 4 月 11 日下午 3 点。所以,帝国大厦入口是一个实际发生的事件,而非仅仅是可能性,并且可以与当下的创造相融合。这表明 2003 年 4 月 11 日下午 3 点帝国大厦入口的事件是可以与 2003 年 4 月 10 日下午 3 点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创造相融合的,它是个人当下的一部分。如果采用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解释,个人现实是四维
相对论视角下个人现实与时空解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