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铁蛋白受体介导的蛋白质和肽类药物递送
在生物药物研发领域,新生物药物实体的开发正蓬勃发展。生物分子的高特异性和通常较低的毒性,极大地推动了这一进程。然而,与新化学药物的开发不同,中大型新生物药物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向靶组织的外渗和扩散受限,以及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存在障碍。不过,通过利用转铁蛋白受体(TfR)靶向分子来靶向肿瘤,这些看似劣势的方面有可能转化为优势。
1. 免疫毒素
免疫毒素是一类具有潜在治疗价值的生物制剂。靶向TfR的免疫毒素能够被内吞进入内体,随后内体酸化。但毒素向细胞质的释放效率往往较低。为了增强免疫毒素从内体的释放,Chignola等人利用了蓖麻毒素A链与水泡性口炎病毒蛋白 - G N端的融合蛋白。这种融合蛋白与转铁蛋白(Tf)的结合物,显著提高了特异性毒性,主要原因是其促进了毒素向细胞质的释放。Tf - 蓖麻毒素结合物在体外和体内对星形细胞瘤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与蓖麻毒素相比,I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RIP)Nigrin b和ebulin I对培养细胞和小鼠的毒性低200 - 50000倍,尽管它们的抗核糖体活性相似。将它们与Tf偶联后,所形成的免疫毒素对癌细胞具有高度活性。
另一种植物来源的哺乳动物核糖体抑制剂是肥皂草中的皂草素(saporin)。由于缺乏内吞作用,单独的皂草素对细胞无毒。但将其与Tf偶联后,可观察到其能迅速内吞进入白血病细胞并产生细胞毒性。皂草素 - Tf结合物的内吞高度依赖于Tf的铁饱和度,只有负载铁的Tf才能导致不同Tf靶向免疫毒素的内吞,而缺铁则会消除这种摄取。
Gelonin是一种被称为I型核糖体失活蛋白的单链蛋白。该家族成员拥有抑制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催化A链,但缺乏II型毒素(如蓖麻毒素)特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