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ms项目中基于内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对齐方法详解

xcms项目中基于内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对齐方法详解

背景介绍

在LC-MS代谢组学数据分析中,保留时间(RT)对齐是一个关键步骤,用于校正样品间因色谱柱老化、流动相变化或仪器波动等因素导致的保留时间漂移。xcms作为R语言中广泛使用的代谢组学数据处理工具包,提供了多种保留时间对齐方法,其中PeakGroups方法是一种基于特征峰组的对齐策略。

传统PeakGroups方法的问题

传统PeakGroups方法需要先进行非靶向的峰检测和峰分组,然后在这些特征峰组基础上进行对齐。然而,对于靶向分析或快速分析场景,这种方法存在两个主要缺点:

  1. 需要先进行全面的非靶向峰检测,增加了计算负担
  2. 自动选择的特征峰可能不稳定或不具有代表性

基于内标化合物的改进方法

xcms开发团队在最新版本中完善了直接使用已知内标化合物进行保留时间对齐的功能。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1. 预先确定一组稳定的内标化合物
  2. 在每张色谱图中精确定位这些内标化合物的色谱峰
  3. 基于这些内标峰的保留时间构建对齐模型

具体实现步骤

1. 准备内标化合物信息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数据框,包含内标化合物的精确质量数(m/z)和预期保留时间(RT)。这些信息通常来自实验设计或化合物数据库。

2. 定位内标色谱峰

对于每个样品,使用靶向方法定位内标化合物的色谱峰。可以使用MetaboAnnotation包中的matchValues函数进行精确匹配:

match_intern_standard <- matchValues(
    query = standard,  # 内标化合物信息
    target = tmp,      # 样品色谱峰数据
    mzColname = c("mz", "mz"),
    rtColname = c("RT", "rt"),
    param = MzRtParam(ppm = 0, tolerance = 0.01, toleranceRt = 10))

3. 构建保留时间矩阵

将各样品中内标化合物的实际保留时间整理成矩阵,行为内标化合物,列为不同样品:

RT_raw <- rtdf(xdata, ID_table)  # 自定义函数提取保留时间

4. 执行保留时间对齐

使用PeakGroupsParam参数对象指定对齐参数,并传入内标保留时间矩阵:

param <- PeakGroupsParam(span = 0.5, peakGroupsMatrix = RT_raw)
xdata <- adjustRtime(xdata, param = param)

注意事项

  1. 内标选择:应选择在样品中稳定存在且信号强度适中的化合物作为内标
  2. 保留时间差异:不同样品间同一内标的保留时间必须存在实际差异,否则无法建立对齐模型
  3. 矩阵格式:peakGroupsMatrix必须是数值矩阵,且行列对应关系要正确
  4. 版本要求:此功能需要xcms的开发版本(4.1.5或更高)

应用优势

相比传统方法,这种基于内标的对齐策略具有以下优势:

  1. 计算效率高:避免全扫描非靶向分析
  2. 结果更可靠:基于已知稳定化合物而非自动选择的特征峰
  3. 可解释性强:对齐模型基于实验人员选择的内标
  4. 适合靶向分析:特别适合已知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总结

xcms提供的这种基于内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对齐方法为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数据处理方案。通过合理选择内标化合物并正确构建保留时间矩阵,研究人员可以获得更准确的保留时间对齐结果,从而提高后续数据分析的质量。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