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hesis 模板中盲审模式下文献作者显示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问题背景
在使用 BIThesis 研究生论文模板生成盲审版本时,当参考文献条目中的作者数量超过预设的最大显示数量(maxbibnames,默认为3)时,会出现多余的"等"或"et al."字样。这一问题在学术论文的盲审过程中尤为关键,因为盲审版本需要隐藏作者相关信息,而这些多余的标识符可能会暴露作者数量信息。
问题现象
具体表现为:
- 中文文献:当作者数量超过
maxbibnames时,盲审版本会显示为"第二作者, 等",而理想情况下应仅显示"第二作者" - 西文文献:同样情况下会显示为"et al.",而理想情况下应仅显示第一位作者
技术分析
该问题的根源在于 biblatex 的引用处理机制:
maxbibnames参数控制显示的最大作者数量- 当作者数量超过此值时,biblatex 会自动截断并添加"等"或"et al."
- 在盲审模式下,模板已经对作者显示做了处理,但未考虑到截断后的显示问题
解决方案
目前有两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调整 maxbibnames 参数
在生成盲审版本时,将 maxbibnames 设置为一个较大的值(如99),这样可以避免作者被截断:
\documentclass[type=master,twoside,blindPeerReview=true,maxbibnames=99]{bithesis}
优点:实现简单,直接有效
缺点:可能导致文献列表过长,影响排版美观
方案二:修改 biblatex 的显示格式
通过修改 biblatex 的相关格式定义,彻底去除截断后的"等"或"et al."显示:
\DeclareDelimFormat[bib,biblist]{andothersdelim}{}
\setlocalbibstring{andothers}{}
\setlocalbibstring{andotherscn}{}
优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保持一致性
缺点:需要更深入理解 biblatex 的工作机制
最佳实践建议
对于大多数用户,推荐采用方案一,即在盲审时临时调整 maxbibnames 参数。这种方法简单直接,不需要深入了解模板内部实现。
对于高级用户或模板维护者,可以考虑在模板内部实现自动判断,当开启盲审模式时自动应用适当的参数设置。
注意事项
- 修改后应仔细检查生成的PDF,确保所有文献条目显示符合预期
- 在正式提交前,建议生成多个版本进行对比验证
- 对于西文文献,还需注意
minbibnames参数的设置会影响显示结果
总结
BIThesis 模板在盲审模式下的文献作者显示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格式控制场景。通过理解 biblatex 的工作原理和适当调整参数,可以确保盲审版本符合学术规范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也体现了学术论文排版中细节控制的重要性。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