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kubectl-node_resource中节点资源请求超限问题

深入解析kubectl-node_resource中节点资源请求超限问题

在Kubernetes集群管理过程中,资源监控是运维人员的重要日常工作。近期在kubectl-node_resource插件中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资源计算异常现象:部分节点显示资源请求量远超100%(CPU达700%,内存达232%),而通过kubectl describe node命令查看的实际资源占用却显示正常(CPU 96%,内存87%)。这种明显的差异引起了我们的技术探究。

问题现象分析

当使用kubectl-node_resource插件查看集群节点资源分配情况时,出现了以下异常数据样例:

CPU   CPU REQ  CPU%    MEMORY   MEM REQ  MEM%   
15.9  111.8    703.5%  114.1Gi  264.8Gi  232.2%

而通过标准kubectl命令获取的数据却显示:

Resource           Requests            Limits
  --------           --------            ------
  cpu                15334m (96%)        151520m (953%)
  memory             106792962560 (87%)  139440104704 (113%)

根本原因探究

经过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源于资源计算逻辑的缺陷。原始代码在计算节点资源请求总量时,错误地将所有状态的Pod都纳入了计算范围,包括:

  1. 已完成的Pod(Succeeded状态)
  2. 失败的Pod(Failed状态)
  3. 终止的Pod(Terminated状态)

这些状态的Pod虽然仍存在于系统中,但实际上已经不再消耗节点资源。将它们纳入资源请求计算,导致了统计结果的严重失真。

解决方案实现

修复方案的核心是优化Pod筛选逻辑,确保只计算实际占用资源的活跃Pod。具体实现包括:

  1. 在查询Pod时显式排除Succeeded和Failed状态的Pod
  2. 使用更精确的字段选择器过滤条件
  3. 确保计算逻辑与kubectl原生命令保持一致

修正后的查询条件示例: kubectl get pods -A --field-selector 'spec.nodeName=NODENAME,status.phase!=Succeeded,status.phase!=Failed'

技术启示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几个重要的技术启示:

  1. Kubernetes资源监控工具需要严格区分Pod的不同状态
  2. 资源计算逻辑应当与实际资源调度机制保持一致
  3. 工具开发时应当充分验证边界条件
  4. 与原生kubectl命令的结果对比是验证自定义插件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最佳实践建议

基于此问题的解决经验,我们建议:

  1. 定期验证监控工具的准确性
  2. 理解Kubernetes各种资源状态的实际含义
  3. 开发自定义插件时参考官方实现逻辑
  4. 建立完善的数据验证机制

这个问题的高效解决不仅修正了资源计算的不准确性,也为Kubernetes监控工具的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经验。通过精确的资源监控,运维团队能够做出更合理的容量规划和调度决策,保障集群的稳定运行。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