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exRiscv的Murax SoC中实现APB总线串行数据传输
背景介绍
在基于VexRiscv的Murax SoC系统中,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总线是一种常用的外设连接总线。当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输入输出时,传统的为每个数据分配独立地址的方法会占用大量地址空间,降低系统效率。本文将探讨如何在Murax SoC中实现通过APB总线进行串行数据传输的方案。
问题分析
在实现64点FFT IP核集成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 复数数据输入输出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实部和虚部)
- 传统内存映射方式需要为每个数据分配独立地址,导致地址空间浪费
- 需要高效的数据传输机制
解决方案
硬件设计
在硬件层面,可以采用有限状态机(FSM)配合移位寄存器实现串行数据接收:
val processing: State = new State {
onEntry {
index := 0
}
whenIsActive {
// 移位寄存器实现数据串行接收
vecin(7) := vecin(6)
vecin(6) := vecin(5)
vecin(5) := vecin(4)
vecin(4) := vecin(3)
vecin(3) := vecin(2)
vecin(2) := vecin(1)
vecin(1) := vecin(0)
vecin(0).re := io.realin
vecin(0).im := io.imagin
index := index + 1
when(index === 8) {
goto(calculating)
}
}
}
这种设计通过移位寄存器将串行输入的数据逐步存储到数组中,当收集到足够数量的数据后(本例中为8个),状态机切换到计算状态。
软件实现
在C代码中,可以通过循环结构向同一地址连续写入数据:
// 假设FFT_IP_BASE是FFT IP核的基地址
volatile uint32_t* fft_reg = (uint32_t*)FFT_IP_BASE;
// 发送实部数据
for(int i=0; i<64; i++) {
*fft_reg = real_data[i]; // 写入实部
// 可能需要添加适当的延迟或状态检查
}
// 发送虚部数据
for(int i=0; i<64; i++) {
*fft_reg = imag_data[i]; // 写入虚部
// 可能需要添加适当的延迟或状态检查
}
实现注意事项
- 同步机制:硬件和软件之间需要建立明确的同步机制,确保数据完整传输
- 时序控制:在连续写入数据时需要考虑总线时序,可能需要添加适当的延迟
- 状态反馈:硬件应提供状态寄存器,指示是否准备好接收新数据
- 数据校验:考虑添加简单的校验机制,确保数据传输正确性
性能优化
- 批量传输:可以设计支持批量传输模式,一次传输多个数据
- 双缓冲机制:实现双缓冲可以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吞吐量
- DMA支持:对于大数据量传输,可考虑集成DMA控制器
总结
在VexRiscv的Murax SoC中,通过结合FSM和移位寄存器设计,配合适当的软件控制,可以实现高效的APB总线串行数据传输。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IP核集成,如FFT、FIR滤波器等数字信号处理应用。实际实现时需要仔细考虑硬件软件协同设计,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