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内核边界:__get_user与put_user如何守护Linux内存安全

突破内核边界:__get_user与put_user如何守护Linux内存安全

【免费下载链接】linux Linux kernel source tree 【免费下载链接】linux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li/linux

你是否曾在调试内核模块时遇到过神秘的-EFAULT错误?是否困惑于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的数据交换为何如此复杂?本文将深入解析Linux内核中最关键的内存安全函数——__get_userput_user,带你掌握用户空间内存访问的底层逻辑,彻底解决数据传输中的安全隐患。读完本文,你将能够:

  • 理解内核与用户空间隔离的底层机制
  • 正确使用__get_user/put_user系列函数
  • 识别并修复常见的内存访问错误
  • 通过实例掌握安全数据传输的最佳实践

内核与用户空间: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Linux系统中,内存被严格划分为内核空间(Kernel Space)和用户空间(User Space)两大区域。这种隔离是操作系统安全的基石,防止用户进程直接访问内核敏感数据。当内核需要与用户空间交换数据时,必须通过特殊的接口函数,而__get_userput_user就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两个工具。

内存隔离的底层实现

x86架构中,内核通过页表(Page Table)和特权级(Ring Level)实现内存隔离。内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Ring 0),可以访问所有内存;而用户进程运行在最低特权级(Ring 3),其访问范围受到页表限制。当用户进程试图访问内核内存时,CPU会触发一般保护异常(General Protection Fault),终止进程执行。

用户空间访问的特殊挑战

内核访问用户空间内存面临两大挑战:

  1. 地址有效性验证:用户提供的指针可能指向无效地址或内核空间
  2. 页面可用性:用户空间页面可能被换出到磁盘(Page Out)

为解决这些问题,Linux内核提供了两类函数:

  • 安全版本get_user()put_user(),自动进行地址验证和异常处理
  • 快速版本__get_user()__put_user(),需要调用者提前验证地址

__get_user:从用户空间安全读取数据

__get_user函数用于从用户空间读取数据到内核空间,其定义位于架构相关的头文件中。以x86架构为例,实现代码位于arch/x86/include/asm/uaccess.h

函数原型与工作原理

#define __get_user(x, ptr) do_get_user_call(get_user_nocheck,x,ptr)

__get_user是一个宏函数,通过内联汇编实现,核心逻辑包括:

  1. 验证用户空间指针有效性(需调用者提前通过access_ok()验证)
  2. 切换到用户空间访问模式(通过stac指令启用SMAP保护)
  3. 执行数据传输(通过mov指令)
  4. 处理可能的页面错误(通过异常表_ASM_EXTABLE_UA

典型使用场景

bpf_trace.c中,__get_user被用于读取用户提供的探针参数:

if (__get_user(usymbol, usyms + i)) {
    // 错误处理逻辑
}

这段代码从用户空间数组usyms读取第i个元素到内核变量usymbol,如果发生错误(如无效地址),函数返回非零值。

与get_user的关键区别

__get_userget_user的主要区别在于安全检查:

  • get_user会自动调用might_fault()access_ok()进行安全检查
  • __get_user假设调用者已完成地址验证,因此执行速度更快
// get_user定义(自动检查)
#define get_user(x,ptr) ({ might_fault(); do_get_user_call(get_user,x,ptr); })

// __get_user定义(无检查)
#define __get_user(x,ptr) do_get_user_call(get_user_nocheck,x,ptr)

put_user:向用户空间安全写入数据

__get_user相对应,put_user函数用于将内核数据写入用户空间,其实现同样位于arch/x86/include/asm/uaccess.h

函数原型与工作流程

#define put_user(x, ptr) ({ might_fault(); do_put_user_call(put_user,x,ptr); })

put_user的工作流程包括:

  1. 验证用户空间指针有效性(access_ok()
  2. 切换到用户空间访问模式
  3. 执行数据写入操作
  4. 恢复内核访问模式并检查错误

实际应用案例

kernel/power/user.c中,put_user用于向用户空间返回系统休眠状态:

error = put_user(in_suspend, (int __user *)arg);

这段代码将内核变量in_suspend(表示系统是否正在休眠)的值写入用户提供的地址arg

错误处理机制

put_user通过内联汇编中的异常处理机制捕获内存访问错误:

asm volatile("call __put_user_%c[size]"
     : "=c" (__ret_pu), ASM_CALL_CONSTRAINT
     : "0" (__ptr_pu), "r" (__val_pu), [size] "i" (sizeof(*(ptr)))
     :"ebx");

当发生页面错误时,CPU会跳转到异常处理程序,最终返回-EFAULT错误码。

实战指南:安全使用的最佳实践

完整使用流程

安全访问用户空间内存的标准流程包括三个步骤:

  1. 地址验证:使用access_ok()检查指针有效性
  2. 数据传输:使用__get_user/__put_user传输数据
  3. 错误处理:检查返回值并处理可能的错误
// 完整示例代码
int copy_from_user_example(void __user *user_ptr) {
    int data;
    if (!access_ok(user_ptr, sizeof(int))) {
        return -EFAULT; // 地址无效
    }
    if (__get_user(data, (int __user *)user_ptr)) {
        return -EFAULT; // 读取失败
    }
    // 成功读取数据,进行处理
    return 0;
}

常见错误与解决方案

错误类型原因分析解决方案
-EFAULT用户指针无效或指向内核空间使用access_ok()提前验证
数据损坏未考虑数据对齐问题使用get_user自动处理对齐
性能问题频繁调用get_user导致多次检查批量传输或使用__get_user
SMAP错误未正确处理SMAP保护确保使用stac/clac指令对

性能优化技巧

  1. 批量传输:对于大量数据,使用copy_from_user()/copy_to_user()而非多次__get_user/put_user
  2. 地址缓存:如果多次访问同一用户空间地址,缓存access_ok()的结果
  3. 使用快速版本:在循环内部使用__get_user而非get_user

底层实现:从宏定义到汇编代码

宏定义展开过程

__get_user的宏定义看似简单,实则展开为复杂的内联汇编:

#define do_get_user_call(fn,x,ptr) ({ \
    int __ret_gu; \
    register __inttype(*(ptr)) __val_gu asm("%edx"); \
    __chk_user_ptr(ptr); \
    asm volatile("call __" #fn "_%c[size]" \
         : "=a" (__ret_gu), "=r" (__val_gu), ASM_CALL_CONSTRAINT \
         : "0" (ptr), [size] "i" (sizeof(*(ptr)))); \
    (x) = (__force __typeof__(*(ptr))) __val_gu; \
    __builtin_expect(__ret_gu, 0); \
})

这段宏定义通过GCC扩展实现了类型安全和高效的汇编调用。

汇编级实现细节

x86架构中,__get_user_4(读取4字节)的汇编实现如下:

__get_user_4:
    movl 4(%esp),%edx    ; 获取用户空间指针
    movl (%edx),%eax     ; 读取数据
    xorl %edx,%edx       ; 成功返回0
    ret
    _ASM_EXTABLE_UA(1b, 2b) ; 异常处理

当访问失败时,异常处理程序会设置%eax-EFAULT并返回。

跨架构兼容性

虽然不同架构的实现细节不同,但__get_userput_user的接口在所有架构中保持一致。例如:

这种接口一致性确保了内核代码的跨平台可移植性。

总结与展望

__get_userput_user看似简单,却是Linux内核安全的关键防线。它们通过精巧的宏定义和内联汇编,在性能和安全之间取得了完美平衡。随着硬件安全特性(如SMAP/SMEP)的不断增强,这些函数的实现也在持续进化。

核心要点回顾

  1. __get_user/put_user是内核访问用户空间的基础工具
  2. 安全版本(get_user/put_user)自动处理地址验证
  3. 快速版本(__get_user/__put_user)需要手动验证地址
  4. 所有用户空间访问都必须通过这些函数,禁止直接指针操作

扩展学习资源

掌握这些基础工具,将为你深入理解Linux内核内存管理打下坚实基础。无论是开发内核模块、调试系统问题,还是优化性能瓶颈,对__get_userput_user的深入理解都将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免费下载链接】linux Linux kernel source tree 【免费下载链接】linux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li/linux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