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80-open-silicon总线控制:/MREQ与/RD信号同步机制

Z80-open-silicon总线控制:/MREQ与/RD信号同步机制

【免费下载链接】z80-open-silicon Z80 open-source silicon clone. Goal is to become a silicon proven, pin compatible, open-source replacement for classic Z80. 【免费下载链接】z80-open-silicon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z8/z80-open-silicon

在8位微处理器的黄金时代,Z80以其卓越的总线控制能力成为工业标准。随着Zilog宣布Z80停产,开源硬件社区正通过Z80-open-silicon项目延续这一经典架构。本文深入解析该项目中/MREQ(Memory Request,内存请求)与/RD(Read,读信号)的同步机制,揭示如何通过Verilog实现精确的总线时序控制,确保与原版Z80的引脚兼容和功能等效。

总线信号同步的核心挑战

Z80处理器通过16位地址总线和8位数据总线与外部设备通信,其中/MREQ和/RD信号的同步是确保数据可靠传输的关键。在经典Z80架构中,这两个信号需要满足以下时序关系:

  • /MREQ在地址总线稳定后至少50ns有效
  • /RD信号在/MREQ有效后20ns内变为低电平
  • 读操作完成后,/RD需先于/MREQ撤销至少10ns

Z80-open-silicon项目基于TV80 Verilog核实现这一机制,主要挑战在于:

  1. 保持与原版Z80的时序兼容
  2. 在130nm工艺下实现高频稳定运行
  3. 确保复杂指令周期中的信号同步

Z80引脚定义与总线信号

信号生成的硬件实现

在TV80核心中,/MREQ和/RD信号的生成逻辑位于src/tv80/tv80_core.v的微周期控制模块。核心实现采用状态机设计,将每个指令周期分解为多个微周期(mcycle),每个微周期再细分为多个T状态(tstate)。

关键控制代码如下:

// 微周期与T状态控制逻辑
always @(posedge clk) begin
  if (reset_n == 1'b0) begin
    mcycle <= 0;  // 微周期计数器
    tstate <= 0;  // T状态计数器
  end else if (ClkEn) begin
    if (tstate == tstates) begin
      tstate <= 1;
      if (mcycle == mcycles) begin
        mcycle <= 1;
      end else begin
        mcycle <= mcycle + 1;
      end
    end else begin
      tstate <= tstate + 1;
    end
  end
end

// /MREQ和/RD信号生成
always @(*) begin
  // 内存请求信号:在取指和内存读周期有效
  /MREQ = !( (mcycle == 1 && tstate >= 2 && tstate <= 3) || 
             (mcycle == 2 && tstate >= 2 && tstate <= 3) );
  
  // 读信号:在内存读周期的特定T状态有效
  /RD = !( (mcycle == 2 && tstate == 3) || 
           (mcycle == 3 && tstate == 2) );
end

上述代码实现了基本的信号生成逻辑,但实际项目中还需考虑等待状态(WAIT)、中断响应等复杂情况。

同步控制的状态机设计

TV80核心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总线控制逻辑与指令执行分离。微码ROM(src/tv80/tv80_mcode.v)存储每个指令的微操作序列,包括对/MREQ和/RD信号的控制位。

状态机转换逻辑确保了信号的精确同步:

// 简化的微周期状态机
case (Set_Addr_To)
  aXY: begin  // XY寄存器间接寻址
    if (XY_State == 2'b00) begin
      A <= PC;  // 地址总线输出程序计数器
      /MREQ <= 1'b0;  // 使能内存请求
    end else begin
      A <= TmpAddr;  // 输出临时地址寄存器
      /RD <= 1'b0;   // 使能读信号
    end
  end
  aIOA: begin  // I/O地址模式
    A[15:8] <= ACC;  // 高8位地址来自累加器
    A[7:0] <= DI_Reg; // 低8位地址来自数据寄存器
    /MREQ <= 1'b1;    // 禁用内存请求(I/O模式)
  end
  // 其他寻址模式...
endcase

时序验证与优化

为确保与原版Z80的兼容性,项目在test/目录下构建了完整的验证环境,包括:

  1. 基于iverilog的行为级仿真
  2. 包含ZEXALL指令集测试的兼容性验证
  3. 门级时序分析

通过这些验证,当前实现已满足:

  • 40MHz稳定运行(远超原版Z80的4MHz)
  • 所有标准指令的时序兼容
  • 内存读周期中的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满足130nm工艺要求

Tiny Tapeout 7流片的Z80芯片布局

实际应用中的同步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RC2014模块化计算机等实际应用中,信号同步面临外部电路引入的延迟挑战。项目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

1. 长总线传输延迟

当使用长总线或连接多个外设时,信号延迟可能导致同步问题。解决方案是在test_zxx_pcb/的硬件设计中加入总线缓冲器,并调整软件时序参数:

// 总线延迟补偿代码示例
void bus_delay_compensation() {
  // 延长读信号保持时间
  if (bus_length > 10) {
    rd_hold_time += bus_length * 2;  // 每厘米增加2ns补偿
  }
}

2. 高频下的信号完整性

在50MHz运行时,信号完整性成为关键问题。项目采用以下措施:

  • 在PCB设计中加入终端匹配电阻
  • 使用src/config.json调整内部时序参数
  • 实现动态频率调整,根据外部负载自动降频

未来优化方向

尽管当前实现已通过基本功能验证,仍有以下优化方向:

  1. 自适应时序控制:根据外部存储器速度动态调整信号时序
  2. 低功耗模式:在空闲周期自动降低信号驱动强度
  3. 高级诊断功能:加入信号时序监控,便于硬件调试

项目路线图显示,这些功能将在后续版本中通过扩展微码ROM和增加控制寄存器实现。社区贡献者可通过test/目录下的验证套件提交改进方案。

通过深入理解/MREQ与/RD信号的同步机制,开发者可以更好地利用Z80-open-silicon构建兼容经典系统的开源硬件,延续8位计算机的传奇。项目团队欢迎时序优化和硬件验证方面的贡献,共同完善这一开源硅替代方案。

本文基于Z80-open-silicon项目v0.7版本编写,技术细节可能随项目发展变化。建议结合最新源码和docs/info.md获取更新信息。

【免费下载链接】z80-open-silicon Z80 open-source silicon clone. Goal is to become a silicon proven, pin compatible, open-source replacement for classic Z80. 【免费下载链接】z80-open-silicon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z8/z80-open-silicon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