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倍速推理+10万亿token训练:Emu3.5-Image开创多模态世界模型新纪元

20倍速推理+10万亿token训练:Emu3.5-Image开创多模态世界模型新纪元

【免费下载链接】Emu3.5-Image 【免费下载链接】Emu3.5-Image 项目地址: https://ai.gitcode.com/BAAI/Emu3.5-Image

导语

北京智源研究院发布的悟界·Emu3.5-Image多模态模型,通过790年长视频数据训练实现物理世界动态模拟,推理速度提升近20倍,标志着AI从数字内容生成迈向物理规律学习的关键转折。

行业现状:从"内容生成"到"世界理解"的范式转移

当前AI领域正经历从"孤立模态生成"向"统一世界建模"的技术转型。谷歌Genie 3、Meta CWM等模型已验证世界模型潜力,但多采用"文本模型+视觉适配器"的拼接架构,存在模态转换效率低、长时序一致性差等问题。据智源研究院数据,传统多模态模型在连续场景生成中,物体运动轨迹错误率高达37%,而Emu3.5通过原生多模态架构将这一指标降至9%以下。

2025年InfoQ趋势报告指出,多模态融合已成为超越单一语言模型的核心方向,具备物理世界认知能力的AI系统将在具身智能、虚拟交互等领域催生全新应用场景。Emu3.5的推出恰逢其时,其开源特性为全球研究者提供了首个可商用的世界模型基座。

技术架构:原生多模态如何模拟人类认知

Emu3.5采用创新的"Next-State Prediction"自回归架构,将图像、文本、动作指令统一编码为interleaved序列Token。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模型需要模态转换器的瓶颈,使系统能像人类婴儿一样通过连续观察学习物理规律。

智源研究院发布Emu3.5的会议现场

如上图所示,这是智源研究院发布Emu3.5的会议现场,展示了研究团队对模型架构的解读。该架构最显著的创新在于取消了传统多模态模型的任务专用头,通过统一的next-token预测目标实现跨模态学习,为具身智能奠定了认知基础。

核心亮点:三大技术突破重构多模态能力

790年长视频训练的世界认知

模型在超10万亿多模态Token上预训练,其中包含790年互联网视频帧与转录文本。通过关键帧提取算法(实证显示优于均匀采样),系统掌握了物体运动、光影变化等物理规律。在"火星卡丁车"场景生成测试中,能动态模拟低重力环境下的行驶轨迹与扬沙效果,时空一致性较Stable Diffusion提升40%。

DiDA技术实现20倍推理加速

创新"离散扩散自适应(DiDA)"技术将自回归序列生成转为双向并行预测。实测显示,512x512图像生成时间从512秒缩短至26秒,首次让自回归模型效率媲美闭源扩散模型。这一突破使Emu3.5在普通消费级GPU上即可实现实时交互。

跨模态任务的全能表现

  • 图像编辑:精准处理手写批注消除、文本替换等细粒度操作,OCR准确率达98.7%
  • 视觉叙事:生成60帧连贯图文故事,角色一致性超越Gemini 2.5 Flash
  • 具身操作:规划12步机械臂整理桌面流程,动作可行性评分达89.3分

Emu3.5处理带手写批注的文档图像示例

图片展示了Emu3.5多模态AI处理带有手写批注的文档图像的界面,左侧输入需求为"移除手写批注",右侧呈现处理前后的对比结果,体现模型在细粒度图像编辑(手写批注消除)方面的能力。这一功能在办公自动化、文档数字化等场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大幅提升了文档处理效率。

性能对比:超越主流模型的多模态能力

Emu3.5在多项权威测评中展现出卓越性能。在图像生成和编辑任务上达到Gemini 2.5 Flash Image (Nano Banana)水平,在多模态交错生成任务上表现更优。

Emu3.5与主流模型性能对比

该图包含两组图表,左图为Emu3.5与Qwen-Image/Edit等模型在图像生成与编辑基准测试(LongText-Bench、LeX-Bench等)中的性能对比柱状图,右图为Emu3.5在World Exploration等任务中的胜率饼图,直观展示其图像能力优势。数据显示Emu3.5在复杂场景生成和长时序一致性方面领先现有开源模型。

行业影响:五大应用场景率先落地

Emu3.5的开源发布将重塑多模态AI应用生态,以下领域已展现明确落地路径:

1. 内容创作工业化

短视频制作效率提升3倍,支持文本描述生成60秒连贯视频,角色动作与场景转换自然度达专业级水准。某MCN机构测试显示,使用Emu3.5后,产品介绍视频的制作周期从3天缩短至8小时。

2. 智能设计与制造

机械臂动作规划精度提升至92%,可完成螺丝拧紧、导线焊接等精细操作。北京某汽车零部件厂商已将模型集成到产线质检系统,缺陷识别率提升23%。

3. 虚拟交互革命

AR眼镜实时场景理解延迟降至26ms,支持物理规律一致的虚拟物体叠加。在家具零售场景中,顾客可"搬运"虚拟沙发并观察其在真实房间中的光影变化。

4. 教育培训升级

生成动态理化实验视频,学生可调整初始参数观察结果变化。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试点显示,使用Emu3.5的物理教学使实验题正确率提升18%。

5. 机器人导航进化

室内移动机器人动态障碍物规避成功率达96.3%,适应突发状况(如地面水渍、临时障碍物)的响应速度提升40%。

快速上手:Emu3.5-Image部署指南

环境搭建

git clone https://gitcode.com/BAAI/Emu3.5-Image
cd Emu3.5-Image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pip install flash_attn==2.8.3 --no-build-isolation

配置参数

编辑configs/config.py设置:

  • 模型路径:model_pathvq_path
  • 任务类型:task_type支持t2i(文生图)、x2i(任意到图像)等6种模式
  • 采样参数:sampling_params调整生成质量与速度

运行推理

# 文生图任务示例
CUDA_VISIBLE_DEVICES=0 python inference.py --cfg configs/example_config_t2i.py

可视化结果

python src/utils/vis_proto.py --input outputs/exp/proto/xxx.pb --output ./results

未来展望:从"理解世界"到"创造世界"

Emu3.5当前已开放基础推理代码,团队计划在2026年Q1发布DiDA加速模块和高级图像解码器。随着开源社区的参与,模型在以下方向仍有巨大优化空间:

  • 视觉分词器压缩:当前8GB模型体积有望缩减至3GB以下,适配移动端部署
  • 多语言支持:计划新增10种语言的视频转录训练,提升跨文化场景适应性
  • 行业定制方案:针对医疗、建筑等垂直领域开发专用微调模板

2025年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年增20%以上,Emu3.5这类高效能模型将成为硬件加速的重要驱动力。正如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所言:"世界模型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更要预测'将如何',Emu3.5只是这个征程的开始。"

结语

Emu3.5-Image的发布标志着AI从被动内容生成迈向主动世界建模的关键一步。其原生多模态架构、高效推理技术和开源特性,为开发者提供了探索物理世界认知的强大工具。无论是内容创作、工业设计还是教育培训,Emu3.5都展现出重塑行业格局的潜力。

随着模型持续迭代和应用场景拓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基于Emu3.5的创新解决方案涌现。现在就通过项目地址https://gitcode.com/BAAI/Emu3.5-Image获取代码,加入这场多模态AI的新浪潮!

如果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连,下期我们将深入解析Emu3.5的世界建模能力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案例。

【免费下载链接】Emu3.5-Image 【免费下载链接】Emu3.5-Image 项目地址: https://ai.gitcode.com/BAAI/Emu3.5-Image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