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adingView本地SDK的可视化前后端代码教程
项目介绍
chanvis 是一个基于 TradingView 本地 SDK 的可视化前后端代码库,适用于缠论量化研究和其他基于几何交易的量化研究。该项目提供了完整的可视化工具,支持本地或云平台部署,前后端完全分离,前端基于 Vue 实现,后端使用 Python 的 Flask 框架,并使用 MongoDB 存储 K 线历史数据和缠论识别的结构数据。
项目快速启动
环境准备
-
安装 Node.js 和 npm:
- 下载并安装 Node.js:Node.js 官网
- 安装完成后,检查版本:
node -v npm -v
-
安装 Python 3.x:
- 下载并安装 Python:Python 官网
- 安装完成后,检查版本:
python --version
-
安装 MongoDB:
- 下载并安装 MongoDB:MongoDB 官网
- 启动 MongoDB 服务:
mongod
克隆项目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ibaihuo/chanvis.git
cd chanvis
安装依赖
-
前端依赖:
cd ui npm install -
后端依赖:
cd ../api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启动项目
-
启动前端:
cd ui npm run serve -
启动后端:
cd ../api python app.py
访问项目
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 即可查看项目界面。
应用案例和最佳实践
应用案例
chanvis 项目可以应用于以下场景:
- 缠论量化研究:通过可视化工具,研究人员可以直观地分析市场走势,识别缠论结构。
- 几何交易量化研究:项目支持自定义数据点和图形,适用于各种几何交易策略的研究和可视化。
最佳实践
-
数据导入:
- 使用
hetl/hmongo/restore_chanvis_mongo.sh脚本导入 K 线历史数据到 MongoDB。 - 确保数据格式正确,以便后端能够正确处理。
- 使用
-
自定义指标:
- 在
ui/src/components/ChanContainer.vue中添加自定义指标代码。 - 通过 API 接口将指标数据传递到前端进行可视化。
- 在
-
性能优化:
- 对于大数据量的 K 线数据,建议使用分页加载或增量加载的方式,避免一次性加载过多数据导致性能问题。
典型生态项目
-
TradingView SDK:
- 项目基于 TradingView 的本地 SDK 实现可视化功能,TradingView SDK 提供了丰富的 K 线图表和指标功能。
-
Vue.js:
- 前端使用 Vue.js 框架,Vue.js 是一个轻量级且高效的 JavaScript 框架,适用于构建用户界面。
-
Flask:
- 后端使用 Flask 框架,Flask 是一个轻量级的 Python Web 框架,适合快速开发 API 接口。
-
MongoDB:
- 项目使用 MongoDB 存储 K 线历史数据和缠论识别的结构数据,MongoDB 是一个高性能的 NoSQL 数据库。
通过以上模块的介绍和实践,您可以快速上手并深入了解 chanvis 项目,实现缠论量化研究和几何交易的可视化分析。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