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1日,腾讯混元大模型家族再添重磅成员——混元3D生成大模型2.0正式宣布开源,同步推出的还有混元3D AI创作引擎,这标志着国内首个一站式3D内容智能创作平台的诞生。该技术组合彻底打破传统3D建模壁垒,实现从文本描述、图像参考甚至手绘草图到高精度三维模型的全流程智能化生成,为数字内容创作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双引擎升级:几何与纹理的协同进化
混元3D-2.0的核心突破在于重构了3D生成的技术架构,通过几何大模型与纹理大模型的深度优化,实现了三维模型创作精度与效率的双重飞跃。几何建模模块采用腾讯自研的Hunyuan3D-DiTTransformer架构与Hunyuan ShapeVAE编码技术,能够精准捕捉物体的空间结构特征,生成的基础网格模型(白模)在拓扑结构合理性上达到专业建模师水准。而纹理生成模块Hunyuan3D-Paint则如同数字化妆师,可依据多模态输入为模型赋予从超写实金属质感到二次元卡通风格的丰富表面细节。
如上图所示,左侧呈现了几何模型与纹理模型的解耦生成流程,右侧展示了不同风格的3D模型输出效果。这种模块化设计既保证了各环节专业深度,又通过协同优化实现整体效能跃升,为创作者提供了兼具灵活性与专业性的技术底座。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腾讯提出的解耦生成技术,该创新方法使几何与纹理模型在保持独立优化空间的同时,通过特征对齐机制实现动态协同。这种"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的工作模式,使得生成的三维模型在结构准确性与视觉真实感上实现"1+1>2"的效果。权威第三方评测数据显示,混元3D-2.0在文本语义一致性、几何细节还原度及纹理分辨率等核心指标上,已全面超越当前业内主流开源及闭源模型,确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全流程赋能:从创意到成品的无缝衔接
依托混元3D-2.0的强大生成能力,腾讯推出的3D AI创作引擎构建了覆盖模型生成-纹理编辑-动画制作的完整工作流。该平台采用可视化节点编辑系统,将复杂的3D创作过程转化为直观的模块化操作,使非专业用户也能快速掌握高精度三维模型的制作方法。
在内容生产环节,平台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文生3D功能支持中英双语混合描述,通过语义解析技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模型;图生3D模块则能精准提取参考图像的结构特征与风格信息,生成可编辑的三维模型;创新的低多边形优化算法可根据场景需求自动调整模型面数,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将三角面数量控制在游戏引擎的最优渲染区间。
图示清晰展示了从二维图像到三维纹理网格的完整转换过程,其中DiT模块负责几何结构重建,Paint模块完成纹理细节生成。这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大幅降低了3D创作的技术门槛,使创意构思到模型落地的周期缩短80%以上。
平台还集成了丰富的扩展功能集:3D动画生成器提供数百种预设动作模板,支持角色骨骼自动绑定;材质库系统内置物理基渲染(PBR)材质参数,可实现金属、布料、皮革等真实物理效果模拟;虚拟人创作工具则支持从照片生成高精度数字人,并提供捏脸系统与服装编辑器。这些功能的有机整合,使平台能够满足从独立创作者的个人项目到专业团队的工业化生产等不同场景需求。
产业级应用:效率革命与成本重构
混元3D技术已在多个商业场景验证其价值。在腾讯地图应用中,基于该技术的个性化导航车标生成系统将制作周期从传统的3天压缩至2分钟,效率提升达91%;某头部游戏厂商通过接入混元3D API,将场景道具制作成本降低60%,同时资产迭代速度提升5倍。这些案例印证了AI驱动的3D创作正在重塑数字内容产业的成本结构与生产关系。
技术团队透露,混元3D-2.0生成的三维模型已通过主流游戏引擎的生产标准认证,在几何布线规范、UV展开合理性、骨骼权重精度等专业指标上达到工业化生产要求。实测数据显示,采用该技术后,游戏场景资产的平均制作时间从传统流程的5-10天缩短至分钟级,这种效率突破有望彻底改变3A游戏开发的工作流范式。
对于开发者生态建设,腾讯采取完全开放的策略:技术社区用户可通过Gitcode平台获取完整的模型代码与训练数据集(仓库地址:https://gitcode.com/tencent_hunyuan/Hunyuan3D-2),企业用户则能通过API接口快速集成核心能力。官方同时提供从模型微调、功能定制到部署优化的全周期技术支持,助力不同规模的团队实现技术落地。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