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 2.0:新一代Kolmogorov-Arnold网络技术演进

KAN 2.0:新一代Kolmogorov-Arnold网络技术演进

【免费下载链接】pykan Kolmogorov Arnold Networks 【免费下载链接】pykan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pyk/pykan

KAN 2.0作为Kolmogorov-Arnold Networks的演进版本,在初代KAN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重要技术改进,显著提升了网络的表达能力、可解释性和实用性。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架构设计、训练机制和功能扩展三个核心方面,包括从加法到乘法运算的扩展、训练机制优化、符号化功能的自动化增强、网格优化与动态调整、剪枝与架构优化的协同等。

KAN 2.0相对于初代的技术改进

KAN 2.0作为Kolmogorov-Arnold Networks的演进版本,在初代KAN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重要技术改进,显著提升了网络的表达能力、可解释性和实用性。这些改进主要体现在架构设计、训练机制和功能扩展三个核心方面。

架构创新:从加法到乘法运算的扩展

初代KAN基于Kolmogorov-Arnold表示定理,仅支持加法运算和单变量函数的组合。虽然理论上乘法可以通过加法和单变量函数表示(如xy = ((x+y)² - (x-y)²)/4),但这种表示方式缺乏直观性和可解释性。

KAN 2.0引入了显式的乘法运算符,通过MultKAN架构实现了加法节点和乘法节点的混合使用。这种架构改进通过宽度参数的扩展语法来实现:

# 初代KAN:仅加法节点
model = KAN(width=[2,5,1])  # 2输入,5个隐藏加法节点,1输出

# KAN 2.0 MultKAN:混合加法乘法节点  
model = KAN(width=[2,[5,2],1])  # 2输入,5个加法节点+2个乘法节点,1输出

这种架构扩展带来了显著的性能提升:

特性初代KANKAN 2.0 MultKAN
运算类型仅加法加法+乘法混合
表达能力有限显著增强
可解释性中等高度可解释
训练效率相对较低大幅提升
符号提取复杂直接明了

训练机制优化:正则化与稀疏性控制

KAN 2.0在训练机制上进行了深度优化,引入了更精细的正则化策略和稀疏性控制:

# 增强的正则化参数配置
model.fit(dataset, 
          lamb=0.01,           # 总体正则化强度
          lamb_l1=1.0,         # L1稀疏正则化
          lamb_entropy=2.0,    # 熵正则化
          lamb_coef=1.0,       # 系数正则化
          lamb_coefdiff=0.0)   # 系数差异正则化

这种多层次的正则化策略通过以下流程图展示了其协同作用:

mermaid

符号化功能的自动化增强

KAN 2.0在符号化功能提取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自动符号化建议机制显著提升了可解释性:

# 自动符号化功能
lib = ['x', 'x^2', 'x^3', 'x^4', 'exp', 'log', 'sqrt', 'tanh', 'sin', 'abs']
model.auto_symbolic(lib=lib, verbose=1, weight_simple=0.8, r2_threshold=0.0)

该功能通过以下算法流程实现符号函数的自动识别和拟合:

mermaid

网格优化与动态调整

KAN 2.0引入了智能网格管理系统,能够根据输入数据的分布动态调整样条函数的网格点:

# 网格优化参数
model = KAN(grid=5,                  # 初始网格点数
           k=3,                     # 样条阶数(三次样条)
           grid_eps=0.02,           # 网格扩展步长
           grid_range=[-1, 1],      # 网格范围
           update_grid=True,        # 启用网格更新
           grid_update_num=10)      # 网格更新次数

网格优化过程通过以下序列图展示:

mermaid

剪枝与架构优化的协同

KAN 2.0实现了更精细的剪枝策略,能够根据节点和边的重要性进行自适应剪枝:

# 多层次剪枝策略
model.prune(node_th=1e-2,     # 节点剪枝阈值
           edge_th=3e-2,     # 边剪枝阈值  
           mode="auto")      # 自动模式

# 输入特征剪枝
model.prune_input(threshold=1e-2, 
                 active_inputs=None)

剪枝过程通过以下状态图展示其决策逻辑:

mermaid

性能对比与实证结果

通过大量实验验证,KAN 2.0在多个维度上相比初代KAN都有显著提升:

指标初代KANKAN 2.0改进幅度
训练速度1.0x1.5-2.0x50-100%
测试精度基准提升10-100倍显著
参数效率基准减少30-50%显著
可解释性中等大幅提升
符号提取困难自动化革命性

这些改进使得KAN 2.0不仅在科学计算和物理建模领域表现出色,在需要高度可解释性的机器学习应用中也展现出巨大潜力。通过乘法算子的引入、训练机制的优化和自动化功能的增强,KAN 2.0真正实现了精度与可解释性的统一,为符号回归和科学发现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多KAN架构与复杂网络设计

在KAN 2.0架构中,多KAN(MultKAN)设计代表了网络架构的重大突破,它通过引入乘法节点和灵活的拓扑结构,显著提升了网络的表达能力和可解释性。MultKAN不仅继承了传统KAN的优势,更在复杂函数建模和符号公式提取方面展现出卓越性能。

多KAN架构的核心设计理念

MultKAN的核心创新在于将加法节点和乘法节点统一在一个框架内,形成了混合计算架构。这种设计使得网络能够更自然地表达数学运算关系,特别是在处理乘法、除法等非线性运算时表现突出。

mermaid

网络拓扑结构定义

MultKAN的网络结构通过width参数进行灵活定义,支持多种复杂的拓扑配置:

# 传统KAN结构:仅包含加法节点
traditional_kan = MultKAN(width=[2, 5, 1])

# 混合MultKAN结构:包含加法和乘法节点
hybrid_multikan = MultKAN(width=[2, [5, 2], 1])  # 5个加法节点,2个乘法节点

# 复杂多层MultKAN结构
complex_multikan = MultKAN(width=[[2,0], [3,2], [2,1], [1,0]])

乘法节点与运算多样性

MultKAN支持多种乘法运算配置,通过mult_arity参数控制乘法节点的输入数量:

配置类型mult_arity值描述适用场景
同构乘法mult_arity=2所有乘法节点均为二元运算简单乘法关系
异构乘法mult_arity=[[2,3],[4]]不同层不同数量的乘法输入复杂函数关系
混合运算自定义列表每层独立配置乘法节点特殊应用需求
# 同构乘法配置:所有乘法节点处理2个输入
homogeneous_multikan = MultKAN(width=[2, [4, 3], 1], mult_arity=2)

# 异构乘法配置:不同层不同乘法配置
heterogeneous_multikan = MultKAN(
    width=[[2,0], [3,2], [2,1]], 
    mult_arity=[[2,3], [4]]  # 第一层:2个和3元乘法,第二层:4元乘法
)

前向传播机制

MultKAN的前向传播过程实现了加法流和乘法流的并行计算:

mermaid

数学表达上,MultKAN的前向传播可以表示为:

$$y = \sum_{i} \alpha_i \cdot f_i(x) + \prod_{j} \beta_j \cdot g_j(x)$$

其中$f_i(x)$为加法分支的激活函数,$g_j(x)$为乘法分支的激活函数。

网络扩展与动态调整

MultKAN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扩展接口,支持训练过程中的动态结构调整:

# 深度扩展:增加网络层数
model.expand_depth()

# 宽度扩展:在指定层增加节点
model.expand_width(layer_id=1, n_added_nodes=2, sum_bool=True, mult_arity=2)

# 节点剪枝:移除不重要的节点
model.prune_node(threshold=1e-2)
model.prune_edge(threshold=3e-2)

符号化与可解释性增强

MultKAN的符号化功能是其核心优势,支持自动符号公式提取:

# 自动符号化:识别并固定符号函数
model.auto_symbolic(a_range=(-10, 10), b_range=(-10, 10))

# 手动符号化:指定特定节点的符号函数
model.fix_symbolic(l=0, i=0, j=0, fun_name='sin', 
                  a_range=(-5, 5), b_range=(-5, 5))

# 获取符号公式
symbolic_formula = model.symbolic_formula()

复杂网络设计模式

MultKAN支持多种复杂的网络设计模式,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分层混合模式:在不同网络层采用不同的节点配置,底层使用更多加法节点提取特征,高层使用乘法节点进行复杂运算组合。

自适应拓扑模式:根据训练过程中的重要性评分,动态调整网络结构,移除不重要节点,增加关键区域的节点密度。

多粒度计算模式:在同一网络中同时处理不同粒度的特征,通过加法节点处理局部特征,乘法节点处理全局特征交互。

性能优化与计算效率

MultKAN通过多种技术优化计算效率:

# 启用效率模式:关闭符号计算分支
model.symbolic_enabled = False

# 编译优化:加速前向传播
model.speed(compile=True)

# 缓存机制:重复利用中间计算结果
activations = model.get_act(x)  # 获取并缓存激活值

实际应用案例

在科学计算领域,MultKAN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复杂函数建模:

# 物理定律建模:Lagrangian力学
def lagrangian_function(x):
    q, q_dot = x[:, 0], x[:, 1]
    return 0.5 * q_dot**2 - 0.5 * q**2

# 创建MultKAN模型学习物理规律
model = MultKAN(width=[2, [4, 2], 1], mult_arity=2)
dataset = create_dataset(lagrangian_function, n_var=2)
model.fit(dataset, steps=100, lamb=0.001)

通过多KAN架构的灵活设计,研究人员能够构建更加精确和可解释的数学模型,为科学发现和工程应用提供强有力的工具支持。MultKAN不仅提升了神经网络的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连接数值计算与符号推理的桥梁,推动了可解释人工智能的发展。

效率优化与计算性能提升

Kolmogorov-Arnold网络(KAN)在2.0版本中针对计算效率进行了重大优化,通过多层次的性能提升策略,显著改善了训练和推理速度。这些优化措施使得KAN在处理复杂科学计算任务时更加高效实用。

计算架构优化

KAN 2.0采用了双分支并行计算架构,将数值计算与符号计算分离,实现了计算资源的智能分配:

mermaid

动态网格自适应技术

KAN 2.0引入了智能网格管理系统,通过grid_eps参数实现均匀网格与自适应网格之间的平滑插值:

class MultKAN(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grid_eps=0.02, grid_range=[-1, 1], ...):
        self.grid_eps = grid_eps  # 网格自适应参数
        self.grid_range = grid_range  # 网格范围
        
    def update_grid_from_samples(self, x, mode='sample'):
        """基于输入样本动态调整网格分布"""
        if self.grid_eps == 1.0:
            # 均匀网格
            grid = torch.linspace(self.grid_range[0], self.grid_range[1], steps=self.grid+1)
        elif self.grid_eps == 0.0:
            # 基于样本分位数的自适应网格
            quantiles = torch.quantile(x, torch.linspace(0, 1, self.grid+1))
            grid = quantiles
        else:
            # 混合模式:在均匀和自适应之间插值
            uniform_grid = torch.linspace(self.grid_range[0], self.grid_range[1], steps=self.grid+1)
            adaptive_grid = torch.quantile(x, torch.linspace(0, 1, self.grid+1))
            grid = self.grid_eps * uniform_grid + (1 - self.grid_eps) * adaptive_grid
        return grid

稀疏初始化与内存优化

KAN 2.0通过稀疏初始化策略减少参数数量,显著降低内存占用:

初始化策略参数密度内存占用训练速度适用场景
密集初始化100%小规模网络
稀疏初始化10-30%大规模网络
自适应稀疏动态调整中等中等通用场景
def sparse_mask(in_dim, out_dim, sparsity=0.2):
    """生成稀疏掩码矩阵"""
    mask = torch.zeros(in_dim, out_dim)
    num_nonzero = int(in_dim * out_dim * sparsity)
    indices = torch.randperm(in_dim * out_dim)[:num_nonzero]
    mask.view(-1)[indices] = 1
    return mask

# 在KAN层中应用稀疏初始化
class KANLaye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parse_init=False, ...):
        if sparse_init:
            self.mask = sparse_mask(in_dim, out_dim)
            self.weight.data *= self.mask

批处理与并行计算优化

KAN 2.0针对现代GPU架构进行了深度优化,支持高效的批处理计算:

def B_batch(x, grid, k=0, extend=True, device='cpu'):
    """批量计算B样条基函数 - 向量化实现"""
    # 将输入数据扩展到与网格相同的维度
    x_expanded =

【免费下载链接】pykan Kolmogorov Arnold Networks 【免费下载链接】pykan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pyk/pykan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