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onos训练数据揭秘:45个全球金融数据源的采集与预处理流程

Kronos训练数据揭秘:45个全球金融数据源的采集与预处理流程

【免费下载链接】Kronos Kronos: A Foundation Model for the Language of Financial Markets 【免费下载链接】Kronos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kronos14/Kronos

你是否还在为金融市场数据采集的复杂性而困扰?是否面对海量异构数据不知如何高效预处理?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Kronos项目如何通过标准化流程处理来自45个全球金融数据源的金融数据,让你轻松掌握专业级金融数据集的构建方法。读完本文,你将获得:

  • 多源金融数据的标准化采集方案
  • 时间序列数据的高效预处理技巧
  • 基于Qlib框架的自动化数据处理流程
  • 完整的数据集划分与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采集架构 overview

Kronos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实现了对全球45个金融数据源多维度金融数据的统一采集。核心数据处理模块位于finetune/qlib_data_preprocess.py,通过Qlib框架实现标准化数据接入。系统支持股票、期货、期权等多品类金融工具的行情数据采集,涵盖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成交量等基础字段,以及通过计算得到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VWAP)等衍生指标。

数据采集流程主要包含三个阶段:数据源接入、时间范围校准和多源数据整合。QlibDataPreprocessor类作为核心处理单元,通过initialize_qlib()方法初始化数据环境,load_qlib_data()方法实现原始数据加载,prepare_dataset()方法完成数据清洗与划分。这种模块化设计确保了不同金融数据源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扩展性。

时间窗口计算机制

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需要精确的时间窗口控制,Kronos通过智能索引计算解决了时间边界问题。在finetune/qlib_data_preprocess.py的load_qlib_data()方法中,系统首先获取完整的交易日历数据,然后根据用户配置的起始时间计算实际的数据加载范围。

关键代码实现如下:

# 确定实际加载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包括回看和预测窗口的缓冲区
start_index = cal.searchsorted(pd.Timestamp(self.config.dataset_begin_time))
end_index = cal.searchsorted(pd.Timestamp(self.config.dataset_end_time))

# 检查起始索引是否会导致负索引
adjusted_start_index = max(start_index - self.config.lookback_window, 0)
real_start_time = cal[adjusted_start_index]

# 检查结束索引是否超出数组范围
if end_index >= len(cal):
    end_index = len(cal) - 1
elif cal[end_index] != pd.Timestamp(self.config.dataset_end_time):
    end_index -= 1

这种时间校准机制确保了即使在用户指定的时间范围边界处,系统也能加载足够的数据以满足后续模型训练所需的回看窗口(lookback window)和预测窗口(predict window)需求,避免了数据截断导致的模型训练偏差。

数据预处理关键步骤

原始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多步预处理才能用于模型训练,Kronos的数据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字段标准化、衍生指标计算和缺失值处理三个关键环节。在finetune/qlib_data_preprocess.py的load_qlib_data()方法中,系统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字段重命名和格式标准化:

# 透视表以将特征作为列,日期时间作为索引
symbol_df = symbol_df.reset_index().rename(columns={'level_1': 'field'})
symbol_df = pd.pivot(symbol_df, index='datetime', columns='field', values=symbol)
symbol_df = symbol_df.rename(columns={f'${field}': field for field in self.data_fields})

随后计算衍生指标,包括成交量(vol)和成交额(amt):

# 计算成交额并选择最终特征
symbol_df['vol'] = symbol_df['volume']
symbol_df['amt'] = (symbol_df['open'] + symbol_df['high'] + symbol_df['low'] + symbol_df['close']) / 4 * symbol_df['vol']
symbol_df = symbol_df[self.config.feature_list]

数据清洗阶段,系统会自动过滤掉数据量不足的标的:

# 过滤数据不足的标的
symbol_df = symbol_df.dropna()
if len(symbol_df) < self.config.lookback_window + self.config.predict_window + 1:
    continue

这种严格的数据质量控制确保了只有满足最小时间窗口要求的标的才会被保留,为后续模型训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数据集划分与存储方案

经过预处理的干净数据需要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以便进行模型训练和评估。Kronos在finetune/qlib_data_preprocess.py的prepare_dataset()方法中实现了自动化的数据集划分功能。系统根据配置文件中定义的时间范围,将数据按时间序列划分为三个子集:

# 从配置中定义时间范围
train_start, train_end = self.config.train_time_range
val_start, val_end = self.config.val_time_range
test_start, test_end = self.config.test_time_range

# 为每个数据集创建布尔掩码
train_mask = (symbol_df.index >= train_start) & (symbol_df.index <= train_end)
val_mask = (symbol_df.index >= val_start) & (symbol_df.index <= val_end)
test_mask = (symbol_df.index >= test_start) & (symbol_df.index <= test_end)

划分完成后,系统将数据集保存为pickle格式,以便后续训练过程高效加载:

# 将数据集保存到磁盘
os.makedirs(self.config.dataset_path, exist_ok=True)
with open(f"{self.config.dataset_path}/train_data.pkl", 'wb') as f:
    pickle.dump(train_data, f)
with open(f"{self.config.dataset_path}/val_data.pkl", 'wb') as f:
    pickle.dump(val_data, f)
with open(f"{self.config.dataset_path}/test_data.pkl", 'wb') as f:
    pickle.dump(test_data, f)

这种基于时间的划分策略避免了未来数据泄露,确保了模型评估的客观性。同时,使用pickle格式保存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数据结构,提高后续加载效率。

数据质量控制体系

Kronos建立了多维度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确保训练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在数据加载阶段,系统会自动检查并调整时间范围,避免索引越界:

# 检查结束索引+预测窗口是否会超出数组范围
adjusted_end_index = min(end_index + self.config.predict_window, len(cal) - 1)
real_end_time = cal[adjusted_end_index]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系统通过dropna()方法移除缺失值,并过滤掉长度不足的标的数据。这些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了最终用于模型训练的数据满足严格的质量标准。

数据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特征标准化。Kronos在finetune/dataset.py中实现了Dataset类,通过__getitem__方法为每个样本提供标准化的特征表示,确保模型接收的数据格式一致。

完整处理流程与自动化脚本

为了简化数据处理流程,Kronos提供了完整的自动化脚本。用户只需配置相关参数,即可启动端到端的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流程。主程序入口位于finetune/qlib_data_preprocess.py的main函数:

if __name__ == '__main__':
    # 该块允许直接运行脚本执行数据预处理
    preprocessor = QlibDataPreprocessor()
    preprocessor.initialize_qlib()
    preprocessor.load_qlib_data()
    preprocessor.prepare_dataset()

通过执行这个脚本,系统将自动完成数据初始化、加载、清洗、划分和保存的全过程。用户可以通过修改配置文件finetune/config.py来自定义数据时间范围、特征列表、窗口大小等关键参数,实现个性化的数据集构建。

总结与最佳实践

Kronos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流程,成功解决了45个全球金融数据源金融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难题。关键成功因素包括:

  1. 基于Qlib框架的标准化数据接入,确保多源数据一致性
  2. 智能时间窗口计算,解决边界效应问题
  3. 自动化数据清洗与质量控制,保证数据可靠性
  4. 灵活的数据集划分策略,支持模型训练与评估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注意以下几点:

  • 根据具体任务需求合理配置lookback_window和predict_window参数
  • 对不同市场的数据单独进行预处理,考虑区域特性
  • 定期检查数据源连接状态,确保数据采集连续性
  • 对预处理后的数据集进行抽样验证,确保质量

通过本文介绍的方法和工具,你可以构建专业级的金融市场数据集,为量化研究和模型训练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Kronos的开源代码为金融数据处理提供了最佳实践参考,值得在实际项目中借鉴和应用。

点赞收藏本文,关注Kronos项目更新,获取更多金融数据处理技巧和最佳实践!

【免费下载链接】Kronos Kronos: A Foundation Model for the Language of Financial Markets 【免费下载链接】Kronos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itHub_Trending/kronos14/Kronos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