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Annotator中文文本标注工具完整安装配置指南
【免费下载链接】Chinese-Annotator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h_mirrors/chi/Chinese-Annotator
Chinese-Annotator是一个专为中文文本标注设计的开源工具,旨在简化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的数据标注流程。该项目采用全栈技术架构,结合智能算法大幅提升标注效率,特别适合中文NLP项目开发。
项目概述
Chinese-Annotator主要支持以下四种中文NLP任务的标注:
- 中文命名实体识别 - 识别文本中的实体名称
- 中文关系识别 - 识别实体间的关系
- 中文文本分类 - 对文本进行分类标注
- 词性标注 - 标注词语的词性
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含算法工厂、任务中心、Web用户界面和用户实例配置等核心组件。
系统环境要求
在开始安装前,请确保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 Python 3.6+ - 核心编程环境
- MongoDB - 数据存储引擎
- Node.js - 前端运行环境
详细安装步骤
第一步:获取项目代码
使用以下命令克隆项目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code.com/gh_mirrors/chi/Chinese-Annotator.git
cd Chinese-Annotator
第二步:配置Python虚拟环境
创建并激活Python虚拟环境以避免依赖冲突:
python3 -m venv venv
source venv/bin/activate
第三步:安装Python依赖
在虚拟环境中安装所有必需的Python包:
pip install -r requirements.txt
pip install -e .
第四步:启动数据库服务
确保MongoDB服务已启动:
mongod
第五步:初始化数据库
导入项目提供的样例数据:
bash scripts/init_db.sh
第六步:启动后端服务
启动Flask后端API服务:
bash scripts/run_webui.sh
第七步:安装前端依赖
进入前端项目目录并安装依赖:
cd web
npm install -g yarn
yarn install
第八步:启动前端开发服务
启动Vue.js前端开发服务器:
yarn start
项目架构说明
Chinese-Annotator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
- 后端:基于Flask框架构建RESTful API
- 前端:使用Vue.js开发交互界面
- 数据库:MongoDB存储标注数据
- 算法模块:包含预处理、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算法
功能特性
智能标注算法
项目采用主动学习策略,结合在线和离线算法:
- 在线算法:使用SVM等快速模型实时更新
- 离线算法:使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高精度训练
- 智能推荐:自动推荐最需要标注的样本
用户友好的标注界面
标注界面设计简洁直观,用户只需关注当前标注任务,支持以下操作:
- 点击"正确"提供正样本
- 点击"错误"提供负样本
- 使用"略过"过滤不相关信息
- "Redo"功能允许撤回操作
配置说明
系统配置文件位于config目录,主要配置项包括:
- 数据库连接设置
- 算法参数配置
- 任务类型定义
验证安装
完成所有安装步骤后,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应该能够看到:
- 完整的中文标注界面
- 预加载的示例数据集
- 可用的标注功能菜单
常见问题解决
前端服务启动失败 检查Node.js版本是否兼容,确保yarn正确安装。
数据库连接问题 确认MongoDB服务正常运行,检查连接配置。
依赖安装冲突 使用虚拟环境隔离依赖,确保requirements.txt中的包版本兼容。
开始使用
现在您已经成功安装配置了Chinese-Annotator,可以开始进行中文文本标注工作。系统提供了多种示例配置,您可以根据具体任务需求进行定制。
通过智能算法辅助,Chinese-Annotator能够显著减少人工标注工作量,让您专注于更有价值的NLP任务开发。
【免费下载链接】Chinese-Annotator 项目地址: https://gitcode.com/gh_mirrors/chi/Chinese-Annotator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