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基于OpenShift进行微信公众号开发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Node.js、OpenShift、微信开发模块及BingTranslationAPI创建一个能接收英文消息并翻译成中文的微信翻译机器人。包括微信公众号开发、Node.js Web服务托管在OpenShift上的过程,以及使用bing-translate和wechat模块实现自动翻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写了一个微信的翻译机器人。用户只要关注该微信号,发送英文的消息,就能收到中文翻译的回复。后台是用Node.js写的,托管在 OpenShift的Paas平台上。翻译过程实际上是调用微软的Bing translation API做的,代码中用到了alexu84的bing-translate和JacksonTian的wechat这两个npm模块。下面把做的过程详细说一下。

1. 微信公众号开发

首先是要去申请一个公众号,并申请成为开发者。目前个人只能申请订阅号,不过订阅号也可以和用户进行消息的交互,这对我们的应用来说足够了。

成为开发者后,微信会给你一个AppID和一个AppSecret,都是一长串的字符串。在开发我们这个应用时,只要用到AppID。

微信客户端会接受用户输入的消息,并把它们转给我们的Web服务。所以微信会要求我们填写我们Web服务的URL地址,Token(令牌),EncodingAESKey(消息加解密密钥)。页面如下图所示:

如何基于OpenShift进行微信公众号开发

大致上,填写好信息并提交后,微信服务器会发送一个GET请求到我们的Web服务,携带上Token和一个随机字符串。我们的Web服务必须按照微信开发者文档规定的方式处理这个请求,原样返回这个随机字符串,这样微信服务器才认为我们的Web服务是符合它的接入要求的。微信服务器转发消息给我们自己的Web服务时,是以一个POST消息携带上一个XML数据包,我们的web服务必须解析这个XML数据包才能取得用户发的消息。同样,当我们回复消息给微信服务器时,也要满足其规定的要求。所有这些,在微信的开发者文档中都有详细的描述。

我们当然可以仔细阅读微信的 开发者文档 ,并自己按成都seo要求一一实现对应的接口,不过这样太麻烦了:-)。更方便的方式是使用 JacksonTian的微信开发Node.js模块 。使用这个模块,我们只需要填入我们的Token,APPID以及EncodingAESKey,它自动就帮我们处理好微信服务器的验证请求,并允许我们直接获取/回复用户的字符串消息,使我们不用处理XML数据解析等细节问题。在下文我会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这个模块。

2. 利用OpenShift托管Node.js Web服务

首先,我们要知道如何用Node.js开发一个Web服务。本文不打算详细介绍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利用express模块,只需几行代码就可以搭起一个Web服务,像这样:

 
  1.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2.  
  3. var app = express(); 
  4. app.listen(80); 
  5.  
  6. app.get('/'function (req, res) { 
  7.     res.send("hello world'); 
  8. }); 

搭建好web服务后,我们需要一个拥有公有IP的服务器来运行这些代码。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选择,本文使用OpenShift的应用托管服务。

Youtube上有一个很好的 视频 介绍如何利用OpenShift建立和发布一个Node.js应用,step by step级别的,非常的详细。我们只需要看前30分钟就行了。基本上,Openshift使用git来管理代码开发以及发布的过程。你建立一个应用,OpenShift就在云端为你创建了一个Git仓库,包含一个示例的Node.js应用,并把它在云端运行起来了。我们只要把这个Git仓库的代码 Clone到本地,修改其中的server.js,并把修改好的代码push到云端,Openshift就会自动帮我们停掉当前的示例服务,重新编译代码,重新发布并把我们修改过后的服务运行起来。超级的简单,是不是?

下面是稍微详细一点的步骤:

1)安装OpenShift的客户端工具 rhc ,我们需要利用这个工具创建、发布Node.js应用

2)在command line窗口运行 $ rhc app create nodejs-0.10。这个命令为我们在云端创建了一个Git仓库,把内含的示例应用运行起来,并把代码帮我们clone到了本地。

3)修改server.js,运行:

$ git commit -am

$ git push

我们自己的web服务就在云端运行起来了!

3. 使用bing-translate 和wechat NPM module

这一部分稍微详细介绍一下如何修改server.js,也就是如何使用bing-translate和wechat这两个NPM模块的。

还是直接上代码吧,因为总共就不到40行代码。其中第18行展示了如何使用wechat,第23行展示了如何使用bing-translate。

 
  1.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2. var kutil = require('./util/kutil.js'); 
  3. var wechat = require('wechat'); 
  4. var server_port = process.env.OPENSHIFT_NODEJS_PORT || 8080 
  5. var server_ip_address = process.env.OPENSHIFT_NODEJS_IP || '127.0.0.1' 
  6. var client_id_secret = kutil.readJsonFromFile('./res/client_id_secret.json'); 
  7. var wechat_app_config = kutil.readJsonFromFile('./res/wechat_app_config.json'); 
  8. var bt = require('./util/bing-translate.js').init(client_id_secret); 
  9. var app = express(); 
  10. app.listen(server_port, server_ip_address); 
  11. // wechat API 
  12. app.use(express.query()); 
  13. app.use('/wechat', wechat(wechat_app_config, function (req, res, next) { 
  14.   var message = req.weixin; 
  15.   if (message.MsgType == 'text') { 
  16.     var input_word = message.Content; 
  17.     bt.translate(input_word, 'en''zh-CHS'function (translate_err, translate_res) { 
  18.       if (translate_err) { 
  19.         res.reply({ 
  20.           content: 'translation error'
  21.           type: 'text' 
  22.         }); 
  23.         return
  24.       } 
  25.       var translate_result = translate_res["translated_text"]; 
  26.       res.reply({ 
  27.         content: translate_result, 
  28.         type: 'text' 
  29.       }); 
  30.     }); 
  31.   } 
  32. })); 

因为我不想在开源的代码中明文写上我的微信APPID等敏感信息,我又写了一个util从Json文件中读取这些信息。第8行是读Bing translation app的ID和secret,第9行是读微信的APPID等信息。这些信息都分别写在一个Json文件中,格式如下:

 
  1.     "client_id""your-Bing-translator-app-client_id"
  2.     "client_secret""your-Bing-translator-app-client_secret" 
  3. }
 
  1.     "token""your_wechat_app_token"
  2.     "appid""your_wechat_app_appid"
  3.     "encodingAESKey""your_wechat_app_AESKey" 

另外,有人可能会注意到我没有直接使用alexu84的bing-translate模块,而是引用了一个本地的bing- translate.js文件。这是因为我对该模块的源文件做了少量的改动,主要是在本地cache了一个Bing translation API的token,这样就不用每次翻译的时候都去调微软的Web API重新拿token了,翻译响应的速度会大大提高。有空的时候我会把这个改动push给alexu84试试看。

4. 关于Microsoft Bing Translation API

大家都注意到在上一部分我们要填入Bing Translation的client ID和client secret。这是因为Bing Translation API也是一个Web服务,我们需要到这个 页面 去申请一个Bing Translation的app,申请好后,就有了我们自己的client ID 和 secret。当然这里可能涉及要注册微软的账号什么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 我的代码都放到了 GitHub 上,除了把APPID和secret什么的替换成示例的字符串,其他的就和我在OpenShift上发布的代码一模一样了。

内容概要:该研究通过在黑龙江省某示范村进行24小时实地测试,比较了燃煤炉具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显著降低了PM2.5、CO和SO2的排放(自动进料分别降低41.2%、54.3%、40.0%;手动进料降低35.3%、22.1%、20.0%),但NOx排放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影响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实际排放数据支持,还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复现了排放特征比较、减排效果计算和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燃料性质、动态排放特征、碳平衡计算以及政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能源政策制定者、关注农村能源转型的社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生物质炉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潜力;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补贴政策;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生物质炉具的排放特征和技术改进方向;④为企业研发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模拟,揭示了生物质炉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挑战,特别是NOx排放增加的问题。研究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技术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如优化进料方式、提高热效率、建设本地颗粒厂等,为生物质炉具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此外,研究还开发了一个智能政策建议生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定制化生成政策建议,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