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PC概念
全程 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 即远程调用协议。它是一种通过网络从远程计算机程序上请求服务,而不需要了解底层网络技术的协议。RPC协议假定某些传输协议的存在,如TCP或UDP,为通信程序之间携带信息数据。在OSI网络通信模型中,RPC跨越了传输层和应用层。RPC使得开发包括网络分布式多程序在内的应用程序更加容易。(来自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互联网)
- 服务消费方(client)调用以本地调用方式调用服务;
- client stub接收到调用后负责将方法、参数等组装成能够进行网络传输的消息体;
- client stub找到服务地址,并将消息发送到服务端;
- server stub收到消息后进行解码;
- server stub根据解码结果调用本地的服务;
- 本地服务执行并将结果返回给server stub;
- server stub将返回结果打包成消息并发送至消费方;
- client stub接收到消息,并进行解码;
- 服务消费方得到最终结果。
如上图:如果client调用sayHello()方法,给人的感觉就像在调用本地方法一样,执行方法---返回数据。RPC屏蔽了底层通信、协议处理,让调用者不用关心具体实现的细节。
2.RPC框架组成
从上图中我们知道RPC框架需要从下面几方面考虑:
- 通信模型:服务消费方消费服务提供方提供的服务时,需要进行通信?通信一般采用TCP/UDP 或者 HTTP。
- 服务定位:客户端该怎么找到服务提供方的服务?一般通过:IP、端口、具体方法名。
- 远程对象代理:消费方如何调用RPC服务?实际上是通过远程方法的本地代理实现调用的。
- 序列化:调用时如何传递数据?我们知道底层通信都是传输的字节流,因此我们需要将传递的对象序列化进行传输。
3.RPC框架的JAVA的简单实现
- 通信模型:我们可以采用java的BIO或者NIO实现tcp连接。
- 服务定位:我们只是简单实现直接写死 端口 和 ip,不去实现发现服务。
- 远程对象代理:java中可以实现字节码或者动态代理实现。
- 序列化:java原生序列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