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的init.rc文件简介

本文详细解析Linux init.rc文件中的Action和Service组件,包括它们的组成、注释规则、触发条件、命令类型及服务启动方式等关键信息。深入理解init.rc文件对于系统初始化过程至关重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init.rc由许多的ActionService组成。每一个语句占据一行,并且各个关键字被空格分开.

#(前面允许有空格)开始的行都是注释行(comment)

一个actionsservices的开始隐含声明了一个新的段,所有commandsoptions 属于最近的声明。在第一个段之前的commands options都会被忽略

每一个actionsservices都有不同的名字。后面与前面发生重名的,那么这个后面重名的将被忽略或被认为是一个错误。

actions其实就是一组被命名的命令序列actions都有一个触发条件,触发条件决定了action何时执行。当一个事件发生如果匹配action的触发条件,那么这个action将会被添加到预备执行队列的尾部(除非它已经在队列当中) 

每一个action中的命令将被顺序执行。init进程负责在其它activities(如:设备创建/销毁,属性设置,进程重启)之间执行这些命令序列。

每一个action格式如下:

on <trigger>

<command>

<command>

  ...

trigger是一个action触发的条件,一共有如下几种:

1boot

发生在init启动时,/init.conf被加载以后。

2<name>=<value>

发生在名字为<name>的属性的值被设置为<value>时。

3device-added-<path>/device-removed-<path>

当一个devicenode被添加/删除时。

4service-exited-<name>当某个服务退出时。

command一共有如下几种:

1exec<path> [<argument>]*

forkexecute一个路径<path>下面的程序,直到程序执行完毕后,init才会继续前进。尽量避免使用这个command,它有可能导致init阻塞。其它command不存在这个问题。

2export<name> <value>

把全局环境变量<name>的值设置为<value>。这个命令执行完毕以后启动的所有进程都会继承这个全局变量。

3ifup<interface>

Bring thenetwork interface <interface> online.(打开某个网卡)

4import<filename>

Parsean init config file, extending the current configuration.

5hostname<name>

Set the hostname.

6class_start<serviceclass>

如果某一类service没有运行,启动它们。

7class_stop<serviceclass>

如果某一类service正在运行,停止它们。

8domainname<name>

Set the domainname.

9insmod<path>

安装路径<path>指定的模块。

10mkdir<path>

创建<path>代表的文件夹,只能一层层地创建。

11mount<type> <device> <dir> [ <mountoption> ]*

<device>挂载到系统类型为<type>的文件系统的<dir>目录下。<device>可能有mtd@name的形式,代表名字为namemtd块设备。

12setkey

未定义

13setprop<name> <value>

设置系统属性。

14setrlimit<resource> <cur> <max>

Set the rlimitfor a resource.

15start<service>

如果服务没有运行,启动它。

16stop<service>

如果服务正在运行,停止它。

17symlink<target> <path>

<target>链接到目录<path>下。

18write<path> <string> [ <string> ]*

打开<path>所指的文件,并把<string>写入。

关于358,参见init.rc里面的

on boot

# basicnetwork init

    ifuplo

    hostnamelocalhost

    domainnamelocaldomain

关于14,参见init.rc里面的

# setRLIMIT_NICE to allow priorities from 19 to -20

    setrlimit13 40 40

 


说完了action下来我们来说说service

services是一些由init启动 和 重新(如果有需要)启动的程序,当然这些程序如果是存在的。

每一个service格式如下:

service <name><pathname> [ <argument> ]*

<option>

<option>

  ...

例如:

1

 serviceppp /system/bin/pppd call gprs
     userroot
     group system radio
    disabled
     oneshot

2

service mtpd/system/bin/mtpd
    socket mtpd stream 600 systemsystem
    user vpn
    group vpnnet_admin net_raw
    disabled
   oneshot

optionsservice的修饰符,用来告诉init怎样及何时启动service。一共有如下几种:

1disableds

这个服务不能通过启动一类服务来启动,只能单独以名字来启动。

2socket<type> <name> <perm>  <user> <group> 

创建一个名字为/dev/socket/<name>unixdomain socket,并把它的fd传递给加载的进程。<type>的值是dgramstream.

注意:在init.rc中使用socket时,<type>是放在<name>之后的。

init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设置几个特殊属性的值,来告诉其它程序它正在做什么。这些属性是:

(1)init.action

当前正在执行的action的名字,如果没有,就是“”。

(2)init.command

当前正在执行的command的名字,如果没有,就是“”。

(3)init.svc.<name>

一个服务的状态。可能的值有:“stopped”,"running","restarting"

 

3user<username>

在启动服务之前,把用户名切换到<username>。默认是root

4group<groupname> [ <groupname> ]*

在启动服务之前,把组名切换到<groupname>。一个服务可能属于多个组。

5capability[ <capability> ]+

Set linuxcapability before exec'ing this service

6oneshot

服务之运行一次,退出后不再重启。

7class<name>

为服务设定一个类别,一个类别是中的服务可以同时启动或停止。如果没有这个属性,服务的默认类别是“default”

默认情况下,通过init启动的程序都会把stdoutstderr定向到/dev/null。有时为了调试方便,可以通过Androidlogwrapper程序启动某个程序。这样,被启动程序stdoutstderr就被定向到了AndroidLOG系统中,可以通过logcat来查看了。

例如:

service akmd/system/bin/logwraper /sbin/akm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