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a接收数据时粘包和大小端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实现

在使用Java的Mina框架进行网络通信时,常常遇到数据粘包问题,解决方法是在数据起始位置记录内容长度或者固定数据包长度。本文通过两步实现拆包,同时讨论了在接收数据时遇到的大端小端问题,指出对于字符串流可忽略此问题,而对于C结构的数据格式,需要进行大小端转换,提供了16位、32位、64位数据类型的大小端反转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使用java的mina框架接收数据总是会把数据拼接在一起然后再发送给上层的,所以在自定义网络传输协议的时候一定就在数据开始的固定位置处存放主体内容的数据长度,要不就是固定每个数据包的固定长度,其实两种方案的实现方式,只不过在拆包的时候一个变长,另一个是固定长度。下面就来开始代码的具体实现:
第一步,定义一个全局的变量接收保存接收的数据:

public class ClientHandler extends IoHandlerAdapter {
   
   
    //...
    IoBuffer recData = null;
    //然后在初始化的函数里分配空间:
        recData = IoBuffer.allocate(8 *1024);
    recData.setAutoExpand(true);

}

第二步,在实现接收数据的接口函数里拆包,然后把不完整的数据重新存到全局变量里去:

public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