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时候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编译通过,而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编译不通过。有时候反之。
OutputDebugString
是 Windows API 中的一个函数,用于将调试信息输出到调试器。它的函数原型如下:
void OutputDebugString(LPCTSTR lpOutputString);
其中,LPCTSTR
是一个指向以 null 结尾的字符串的指针。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LPCTSTR
等同于 const wchar_t*
,而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LPCTSTR
等同于 const char*
。
问题分析
你提到的两种调用方式分别是: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
1.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
newmsg.toUtf8()
返回一个QByteArray
,它是一个字节数组,通常用于存储 UTF-8 编码的字符串。- 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
OutputDebugString
期望一个const char*
,因此这种调用方式在 MBCS 模式下是有效的。 - 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
OutputDebugString
期望一个const wchar_t*
,因此这种调用方式在 Unicode 模式下是无效的。
2.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
newmsg.toStdWString()
返回一个std::wstring
,它是一个宽字符字符串。std::wstring::c_str()
返回一个const wchar_t*
,这正是OutputDebugString
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所期望的。- 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这种调用方式是有效的。
- 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
OutputDebugString
期望一个const char*
,因此这种调用方式在 MBCS 模式下是无效的。
编译通过和不通过的原因
-
编译通过的情况:
- 如果你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编译代码,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
会编译通过,因为QByteArray
可以隐式转换为const char*
。 - 如果你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编译代码,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
会编译通过,因为std::wstring::c_str()
返回const wchar_t*
。
- 如果你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编译代码,
-
编译不通过的情况:
- 如果你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编译代码,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
会编译不通过,因为QByteArray
不能隐式转换为const wchar_t*
。 - 如果你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编译代码,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
会编译不通过,因为std::wstring::c_str()
返回const wchar_t*
,而OutputDebugString
期望const char*
。
- 如果你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编译代码,
解决方案
为了确保代码在不同编译模式下都能正常工作,你可以根据编译模式选择合适的字符串转换方式:
在 Unicode 编译模式下: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
在多字节字符集(MBCS)编译模式下: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constData());
或者,你可以使用条件编译来根据编译模式选择合适的调用方式:
#ifdef UNICODE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StdWString().c_str());
#else
OutputDebugString(newmsg.toUtf8().constData());
#endif
这样可以确保你的代码在不同编译模式下都能正确编译和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