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2位编译器:32位系统下指针占用4字节
char
:1个字节
char
*(即指针变量): 4个字节(32位的寻址空间是2^32, 即32个bit,也就是4个字节。同理64位编译器)
short
int
: 2个字节
int
: 4个字节
unsigned
int
: 4个字节
float
: 4个字节
double
: 8个字节
long
: 4个字节
long
long
: 8个字节
unsigned
long
: 4个字节
64位编译器:64位系统下指针占用8字节
char
:1个字节
char
*(即指针变量): 8个字节
short
int
: 2个字节
int
: 4个字节
unsigned
int
: 4个字节
float
: 4个字节
double
: 8个字节
long
: 8个字节
long
long
: 8个字节
unsigned
long
: 8个字节
2.十进制先转为二进制在按位或
注意区分
| 按位或
|| 逻辑或
3.0x20150810
如果按照大端模式存储:从低地址到高地址:20 15 08 10
输出从低地址到高地址:20 15 08 10
如果按照小端模式存储:从低地址到高地址:10 08 15 20
输出从高地址到低地址:08 10 20 15
4.网速和带宽
4.网速和带宽
网速一般约等于带宽的1/8~1/10
so 网速约为12.5M/S ~10M/s
5.拥塞避免和慢启动
当拥塞发生时(超时或收到重复确认),慢启动门限ssthresh被设置为当前拥塞窗口cwnd大小(题目为16)的一半,即8。同时cwnd重置为1。新的数据被接收,则cwnd增加,规则为ssthresh之前,
慢启动,即cwnd指数增长;到达ssthresh之后,
拥塞避免,即cwnd加1。

5.ARP属于哪一层
在OSI模型中ARP协议属于链路层;而在TCP/IP模型中,ARP协议属于网络层。
这里还是借鉴一下
从数据封装的角度来说,ARP和RARP应该都是属于网络层的协议,一般通过抓包工具都可以抓到ARP的数据包,可以看到ARP的信息是封装在IP报头之后。但是在有的书上把它纳入数据链路层,实际上发送一个数据包到未知目的MAC地址的情况,数据包完成网络层的封装,封装到数据链路层,因为不知道目的MAC地址,就会触发ARP请求,请求目的IP地址的MAC地址,所以很多书才会把ARP协议当作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但我个人认为ARP和RARP还是属于网络层的协议的。
6.new 和delete 配套使用 free和malloc配套使用
在OSI模型中ARP协议属于链路层;而在TCP/IP模型中,ARP协议属于网络层。
这里还是借鉴一下
从数据封装的角度来说,ARP和RARP应该都是属于网络层的协议,一般通过抓包工具都可以抓到ARP的数据包,可以看到ARP的信息是封装在IP报头之后。但是在有的书上把它纳入数据链路层,实际上发送一个数据包到未知目的MAC地址的情况,数据包完成网络层的封装,封装到数据链路层,因为不知道目的MAC地址,就会触发ARP请求,请求目的IP地址的MAC地址,所以很多书才会把ARP协议当作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但我个人认为ARP和RARP还是属于网络层的协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