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oj4719: [Noip2016]天天爱跑步

本文解析了一道NOIP2016的算法题,通过将玩家在游戏地图上的移动路径分解为两条链,并利用深搜、LCA等技术,实现了高效的求解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escription

小c同学认为跑步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制作一款叫做《天天爱跑步》的游戏。?天天爱跑步?是一个养成类游戏,需要
玩家每天按时上线,完成打卡任务。这个游戏的地图可以看作一一棵包含 N个结点和N-1 条边的树, 每条边连接两
个结点,且任意两个结点存在一条路径互相可达。树上结点编号为从1到N的连续正整数。现在有个玩家,第个玩家的
起点为Si ,终点为Ti 。每天打卡任务开始时,所有玩家在第0秒同时从自己的起点出发, 以每秒跑一条边的速度,
不间断地沿着最短路径向着自己的终点跑去, 跑到终点后该玩家就算完成了打卡任务。 (由于地图是一棵树, 所以
每个人的路径是唯一的)小C想知道游戏的活跃度, 所以在每个结点上都放置了一个观察员。 在结点的观察员会选
择在第Wj秒观察玩家, 一个玩家能被这个观察员观察到当且仅当该玩家在第Wj秒也理到达了结点J 。 小C想知道
每个观察员会观察到多少人?注意: 我们认为一个玩家到达自己的终点后该玩家就会结束游戏, 他不能等待一 段时
间后再被观察员观察到。 即对于把结点J作为终点的玩家: 若他在第Wj秒重到达终点,则在结点J的观察员不能观察
到该玩家;若他正好在第Wj秒到达终点,则在结点的观察员可以观察到这个玩家。
Input

第一行有两个整数N和M 。其中N代表树的结点数量, 同时也是观察员的数量, M代表玩家的数量。
接下来n-1 行每行两个整数U和V ,表示结点U 到结点V 有一条边。
接下来一行N 个整数,其中第个整数为Wj , 表示结点出现观察员的时间。
接下来 M行,每行两个整数Si和Ti,表示一个玩家的起点和终点。
对于所有的数据,保证 。
1<=Si,Ti<=N,0<=Wj<=N
Output

输出1行N 个整数,第个整数表示结点的观察员可以观察到多少人。

Sample Input

6 3

2 3

1 2

1 4

4 5

4 6

0 2 5 1 2 3

1 5

1 3

2 6
Sample Output

2 0 0 1 1 1
HINT

对于1号点,W1=0,故只有起点为1号点的玩家才会被观察到,所以玩家1和玩家2被观察到,共2人被观察到。

对于2号点,没有玩家在第2秒时在此结点,共0人被观察到。

对于3号点,没有玩家在第5秒时在此结点,共0人被观察到。

对于4号点,玩家1被观察到,共1人被观察到。

对于5号点,玩家1被观察到,共1人被观察到。

对于6号点,玩家3被观察到,共1人被观察到

Source
引用luogu的表格

noip2016最难的题
传说中需要主席树的题

noip(nzhtl1477):这不是水题么。不需要任何数据结构。
横看成岭侧成峰,千古神犇lxl。OI四百八十试,多少考试AK中。

好我们来分析一下题意

(如果你不会求lca的话最好去学一下,tarjan其实比较适合这几年的这种求lca的题。
但是最近几年好像出了很多倍增的题,所以倍增也看看吧。但是其实树剖比倍增好写多了)
暴力做法:
对于每个玩家暴力判断每一步。似乎需要求lca?
然后我们考虑如果我们根据每个玩家来考虑显然好像只能暴力判断,而且题目里本来就要求根据每一个节点来记录所以我们从一个节点来思考。
我们首先把一个玩家的跑步路线(u,v)分成从u-> lca(u,v)->v
这样原来的跑步就变成了两条链。
我们考虑一个节点能观察到那些玩家呢。把这个点叫做x,把他能观察到的玩家所在的节点叫做s。我们不妨假设s是从下往上跑的。那么显然有deep[s]-deep[x]=w[x]然后我们发现这个式子可以变形成deep[s]=deep[x]+w[x]那么我们发现我们只需要统计以x为根节点的子树中有多少符合条件的节点就好了。然后我们比较容易发现一个节点的子树在dfs序中一定是一段区间所以很简单的我们可以开一个数组t【i】表示前缀中有多少个节点的值是i然后我们在进入节点x的时候ans【x】减掉t【deep【x】+w【x】】然后再遍历完子树之后加上t【deep【x】+w【x】】。
然后我们其实是把每个玩家拆成从下往上跑和从上往下跑的。然后所以我们开两个t数组来表示就好。然后我们对于每个玩家将从u到v的整个链上加上这个dep【u】的标记。
这里要开vector。注意树上差分时因为是点所以不是u+1v+1lca-2
而是lca-1然后lca的父亲-1区别在于lca的点权也被改变了。
我们利用一个很诡异的性质就是数组的下标如果是负数相当于是加n之后的位置所以把t数组开成两倍有负下标时也可以。


#include<bits/stdc++.h>
const int maxn = 300010;
using namespace std;
inline int read()
{
    char ch='*';
    while(!isdigit(ch=getchar())) ;
    int num=ch-'0';
    while(isdigit(ch=getchar())) num=num*10+ch-'0';
    return num;
}
vector<int> va[maxn],vb[maxn];
struct edge{
    int to,next;
}e[maxn<<1];
int h[maxn],fa[maxn],dep[maxn],siz[maxn],w[maxn],son[maxn];
int top[maxn],q[maxn];
int n,m,cnt,tot;
int ans[maxn];
int ta[maxn<<1],tb[maxn<<1];
void add(int from ,int to)
{
    e[++cnt].next=h[from];
    e[cnt].to=to;
    h[from]=cnt;
}
void dfs(int x)
{
    siz[x]=1;q[++tot]=x;
    for(register int i=h[x];i;i=e[i].next)
    {
        int v=e[i].to;
        if(v==fa[x]) continue ;
        dep[v]=dep[x]+1;
        fa[v]=x;
        dfs(v);
        siz[x]+=siz[v];
        if(siz[son[x]]<siz[v]) son[x]=v;
    }
}
int lca(int x,int y)
{
    while(top[x]!=top[y])
    {
        if(dep[top[x]]<dep[top[y]]) swap(x,y);
        x=fa[top[x]];
    }
    if(dep[x]>dep[y]) swap(x,y);
    return x;
}

void solve(int x){
    ans[x]-=ta[w[x]+dep[x]+1] +tb[w[x]-dep[x]+n];
    for(register int i=0;i<(int)va[x].size();i++)
    {
        if(va[x][i]>0) ta[va[x][i]]++;
        else ta[-va[x][i]]--;
    }
    for(register int i=0;i<vb[x].size();i++)
    {
        if(vb[x][i]>0) tb[vb[x][i]]++;
        else tb[-vb[x][i]]--;
    }
    for(register int i=h[x];i;i=e[i].next)
        if(e[i].to!=fa[x]) solve(e[i].to);
    ans[x]+=ta[w[x]+dep[x]+1]+tb[w[x]-dep[x]+n];
}
int main()
{
    n=read();m=read();
    int u,v;
    for(register int i=1;i<n;i++)
    {
        u=read();v=read();
        add(u,v);add(v,u);
    }
    dfs(1);
    for(register int i= 1;i<=n;i++)
        top[q[i]]= son[fa[q[i]]]==q[i]? top[fa[q[i]]]:q[i];
    for(register int i=1;i<=n;i++) w[i]=read();
    int z,x,y;
    for(register int i = 1 ; i <= m ; i ++ )
    {
        scanf("%d%d" , &x , &y) , z = lca(x , y);
        va[x].push_back(dep[x] + 1) , va[fa[z]].push_back(-dep[x] - 1);
        vb[y].push_back(n + dep[x] - 2 * dep[z]) , vb[z].push_back(2 * dep[z] - dep[x] - n);
    }
    solve(1);
    for(register int i=1;i<n;i++) printf("%d ",ans[i]);
    cout<<ans[n];
    return 0;
}

又被某老师喷了呵呵。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多载波无线通信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重点研究了以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技术。文章首先介绍了OFDM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随后通过仿真平台分析了不同调制方式的抗干扰性能、信道估计算法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同步技术的实现与分析。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实现,涵盖OFDM系统的基本仿真、信道估计算法比较、同步算法实现和不同调制方式的性能比较。此外,还讨论了信道特征、OFDM关键技术、信道估计、同步技术和系统级仿真架构,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如深度学习增强、混合波形设计和硬件加速方案。; 适合人群:具备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尤其是对OFDM技术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从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OFDM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多径信道环境下的性能表现;②掌握MATLAB/SIMULINK在无线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③评估不同调制方式、信道估计算法和同步算法的优劣;④为实际OFDM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还附带了大量的MATLAB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代码进行调试和实验,以加深对OFDM技术的理解。此外,文中还涉及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趋势,如AI增强和毫米波通信,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