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对IAR编译出来的文件,在CPU开始执行该文件的时候,代码数据,代码里面的常量,全局变量,局部变量怎么分配在机器上不明白。看了一些资料,得到下面结论。如果发现有问题,希望留下宝贵的意见。
由IAR编译出来的文件,从MAP文件看,大致可以分为:代码段(readonly code memory),常量段(readonly data memory),全局段(readwrite data memory)。
对于一个应用程序,运行的时候,会涉及到以下的内存空间:
BSS段:(bssegment,BSS:BlockStarted by Symbol)用于存放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内存区。并不给该段的数据分配空间,只是记录数据所需空间的大小。
Data段:(datasegment)用于存放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以及static声明的变量的内存区。数据保存在目标文件中。
Text段:(codesegment/testsegment)用于存放编译连接后的可执行代码的内存区,一般情况为可读。
Rodata段:用于存放C的字符串与宏定义的常量。
Heap堆: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大小不固定。malloc、new申请,free、delete释放。
Stack栈:用于存放函数被调用而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函数的参数返回值也调入栈空间。
常量段:编译器产生的数据,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能确定。
数据区:包含Data和Bss段的整个区段。
那么,使用IAR编译出来的程序,该程序的ROM, RAM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由ICF里面的define symbol确定。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把编译出来的文件,比如是bin文件烧写到Flash里面(注意要对应到ICF里面写定的ROM起始空间)。CPU执行该应用的时候,把BSS段分配空间到RAM,并初始化,把Data段从ROM空间拷贝内容到RAM,初始化He
由IAR编译出来的文件,从MAP文件看,大致可以分为:代码段(readonly code memory),常量段(readonly data memory),全局段(readwrite data memory)。
对于一个应用程序,运行的时候,会涉及到以下的内存空间:
BSS段:(bssegment,BSS:BlockStarted by Symbol)用于存放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内存区。并不给该段的数据分配空间,只是记录数据所需空间的大小。
Data段:(datasegment)用于存放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以及static声明的变量的内存区。数据保存在目标文件中。
Text段:(codesegment/testsegment)用于存放编译连接后的可执行代码的内存区,一般情况为可读。
Rodata段:用于存放C的字符串与宏定义的常量。
Heap堆: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大小不固定。malloc、new申请,free、delete释放。
Stack栈:用于存放函数被调用而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函数的参数返回值也调入栈空间。
常量段:编译器产生的数据,在程序编译的时候就能确定。
数据区:包含Data和Bss段的整个区段。
那么,使用IAR编译出来的程序,该程序的ROM, RAM的起始和结束位置,由ICF里面的define symbol确定。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把编译出来的文件,比如是bin文件烧写到Flash里面(注意要对应到ICF里面写定的ROM起始空间)。CPU执行该应用的时候,把BSS段分配空间到RAM,并初始化,把Data段从ROM空间拷贝内容到RAM,初始化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