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代码:
//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A()
{
cout << "A()" << endl;
}
~A()
{
cout << "~A()" << endl;
}
void Fun1()
{
cout << "Fun1() " << b << endl;
}
void Fun2()
{
cout << "Fun2()" << endl;
}
void Fun3(int t)
{
cout << "Fun3() " <<t<< endl;
}
void Fun4()
{
cout << "Fun4() "<<this->a2 << endl;
}
private:
static int b;
int a2;
};
int A::b = 3;
void test()
{
A* p = NULL;
p->Fun1();
p->Fun2();
p->Fun3(6);
//p->Fun4();
}
int main()
{
test();
system("pause");
return 0;
}
对test()函数进行逐语句进行调试:
前面三条均可正常执行
当执行到第四条时发生错误:
经过仔细的比较可知,Fun4和其他三个函数的唯一区别就是用了this指针。
类的成员函数并不是每个对象创建的时候都包括,而是被所有对象所共同拥有。而成员函数之所以能把每个对象区分开,就是靠这个this指针,函数体内所有对类内成员的访问都会转换成this->成员的形式。而一个对象的this指针并不是对象本身的一部分,不会影响sizeof(“对象”)的结果。this作用域是在类内部,当在类的非静态成员函数中访问类的非静态成员的时候,编译器会自动将对象本身的地址作为一个隐含参数传递给函数。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写上this指针,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也是加上this的,它作为非静态成员函数的隐含形参,对各成员的访问均通过this进行。
所以代码中this指针就是p,前三个函数虽然都隐式的传了this指针,但都没有用,所以可以正常执行,而第四个函数用this去访问成员,而这时this已经被置成空,所以程序崩溃。
来看反汇编代码:
该处就是错误的地方。
再看一个正确的例子: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A()
{
cout << "A()" << endl;
}
~A()
{
cout << "~A()" << endl;
}
void Fun()
{
a = 0;
}
private:
int a;
};
int main()
{
A a;
a.Fun();
system("pause");
return 0;
}
再转到反汇编
由上可得出,成员函数访问成员的形式就是通过this指针来访问的,this指针不可以为空,虽然有时this指针为空程序照样可以执行,但只是成员函数没有使用this指针访问成员,一旦函数中有访问成员的操作,程序就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