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协议简介

本文介绍Linux环境下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OSI七层模型,并详细阐述了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功能。此外,还介绍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其命令的使用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鸟哥 Linux私房菜 学习笔记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地址解析协议

 

网络应用被抽象成OSI七层模型。

 

第一层:物理层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第三层:网络层

第四层:传输层

第五层:会话层

第六层:表示层

第七层:应用层

 

网络上数据的传输主要由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定义。

 

数据链路层(Data-Link Layer),与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帧密切相关,在这层中制定了Frame的格式以及通过网络的方式,包括帧的数据格式、错误控制、流量控制、检查数据传输错误的方法等,都在这里控制。

 

网络层(Network Layer),IP(Internet Protocol)就是在这层中定义,同时也定义出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建立、终止、维持、数据包(packet)的传输路径选择等,因此这个层次当中最重要的除了IP之外,就是数据包能否到达目的地的路由(route)概念了。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这个分层定义了发送端与接收端的连接技术(如TCP技术),同时包括该技术的数据包格式、数据包的传送、流程的控制、传输过程的侦测检查与复原重新传送等,以确保各个信息数据包可以正确无误地到达目的端。

 

在这里,我们仅关注与数据传输有关上面三层协议。

 

网络应用程序往往将数据封装成TCP或者UDP格式的数据包(package),它要在网络上传播,需要一层一层,至上而下进行再封装。

比如,TCP数据包会封装成IP包,IP包记录记录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然后,IP包又封装成MAC帧包中,这个包就记录了同一区域内传递包的网卡卡号。MAC帧无需再封装了,它是网络中传递数据的最小单位。

 

IP与MAC需要有一个相互解析的功能,它通过ARP来实现。

 

ARP是如何工作的?

当我们的主机想要找出目标IP时,就会对整个局域网进行广播数据包的传送,这个广播包可以对所有局域网络内的计算机要求回报它的IP与MAC,当目标IP看到这个广播数据包时,就会响应您主机相关的MAC信息,如果非目标主机接到这个数据包,就会主动忽略。如此一来,您就可以取得目标主机的MAC了。而这个目标主机的MAC会被记录到您的主机内的ARP table(ARP table在内存中)。注意,ARP的作用范围仅在局域网内部。

 

ARP命令的使用方法?

ARP -[nd] hostname

参数:

-n   #将主机名称以IP的形态显示

-d   #将hostname的hardwareaddress由ARP table当中删除掉

-s   #设置某个IP或hostname的MAC到ARP table中

 

 

 

01-02 17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