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的缓冲池(buffer pool)

InnoDB缓冲池机制解析
本文深入探讨InnoDB缓冲池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解释如何通过页(page)管理和LRU算法提升数据库读写效率,确保频繁访问数据的快速响应。

缓冲区是主内存中存储访问的表和索引的区域。缓冲池允许经常访问的数据直接从内存处理,更加高效。

为了提高大容量读取操作的效率,缓冲池被划分为可以容纳多行数据的页(page)。为了高效管理缓存,缓冲池被实现为页(page)的列表,缓存删除用lru算法的变种实现。

下图为缓冲池的结构:

head部存储的是最近访问的数据,tail部是最近最少访问的。

默认情况下,3/8的缓冲池用作old sublist。

当innodb读取一个页到缓冲池,首先插入到old sublist的头部,页中的数据被读取可能是用户访问(如SQL查询)或者innodb自动执行的预处理,访问old sublist中的数据会使它变“young”,移动它到new sublist的头部。如果页因为用户访问被读取,则立即进行第一次访问,并且页面变“young”。如果是因为预读取,第一次访问不会发生,并且可能永远不会发生(直到被丢弃),这样可以防止扫描表或者索引的时候冲掉缓冲池中的热数据,因为扫描的数据随后可能永远都不会访问。

随着数据库操作,缓冲池中不被访问的页会变老(age)并移向表尾。当其他的数据变新(new)的时候,new sublist和old sublist都会变老。old sublist中的页会因为在缓冲池中间(new sublist和old sublist交界处)插入页而变老。最终持续不用的页会到达链表结尾然后被丢弃。

### InnoDB Buffer Pool Instances 的配置与作用 InnoDB 缓冲池Buffer Pool)是用于缓存 InnoDB 数据和索引的内存区域,提高数据库访问性能。为了优化高并发环境下的性能,InnoDB 提供了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参数,允许将缓冲池划分为多个实例,以减少线程之间的争用。 当启用多个缓冲池实例时,MySQL 会将总的缓冲池大小平均分配给每个实例。例如,若设置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6G` 并将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4`,则每个实例的大小为 4GB。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提升多核系统上的并发性能,因为每个缓冲池实例都有独立的互斥锁和管理结构,从而降低锁竞争[^3]。 该参数的有效性前提是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至少为 1GB。如果总缓冲池大小小于 1GB,则此参数不会生效。此外,每个缓冲池实例的大小建议至少为 1GB,以便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最大支持的实例数为 64。 在调整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时,需确保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是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的整数倍。如果不是,InnoDB 会自动调整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以满足这一要求[^3]。 此外,在某些场景下,还可能涉及 `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 参数。该参数控制每次调整缓冲池大小时的增量单位。当 `innodb_buffer_pool_chunk_size *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小于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时,InnoDB 可能会动态扩展缓冲池大小,使其成为 `(chunk_size * instances)` 的整数倍[^2]。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配置示例: ```ini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16G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 4 ``` 上述配置将总缓冲池大小设为 16GB,并将其划分为 4 个实例,每个实例 4GB。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