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挂与挂载的对象均为块设备,如硬盘、光盘、U盘等。挂载相当于 windows 系统下的分配盘符,如果不执行挂载,即使块设备已经连接到系统,系统也无法使用。
一、查看块设备
方法:#lsblk
该命令的意思是 list block devices
该案例中,sda 表示硬盘总容量 20G,sda1 与 sda2 为其分支;sr0 为外接设备,此处为光盘,大小 4.2G,其挂载点为 /media/CentOS_6.5_Final,该挂载点为系统自动设置。
此时进入 /media/CentOS_6.5_Final,可以看到光盘内容:
二、解挂
所谓 “解挂”,就相当于 windows 中取消盘符,也就是将挂载点从 /media/CentOS_6.5_Final 解除。
方法:#umount 当前挂载点
此时再次查看块设备,可以看到挂载点已经消失:
大小为 4.2G 的光盘还在,说明光盘未弹出,或者虚拟机 DVD 映像仍在连接状态。
然后进入原挂载点 /media/CentOS_6.5_Final,可以看到里面内容也已经清空:
三、挂载
挂载相当于 windows 系统下的分配盘符,只是在 Linux 系统下表现为一个路径,也就是挂载点。
方法:#mount 设备原始地址 目标挂载路径
根目录下的 /dev 为专门存储外接设备的文件夹,外接设备接入系统之后且在挂载之前,根据 #lsblk 查看 type 为 rom 【只读】的对象为 sr0,可知该外接设备为只读型光盘,大小为 4.2G。或者在知道外接设备大小的前提下,根据 #lsblk 查看 size 为 4.2G 的对象为 sr0,也可以确定此处为外接设备。
此时可知,该外接设备的原始地址必然是 /dev/sr0,进入该目录验证一下:
最后执行挂载命令:
挂载完成之后,查看块设备:
此时进入挂载点 /mnt/dvd,发现与原挂载点 /media/CentOS_6.5_Final 中的内容一模一样:
注意:挂载点的选择没有强制规定,但约定俗成选择在 /mnt 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