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伪装成“孟加拉国创业扶持计划”或“跨境投资加速器”的网络钓鱼活动正在日本悄然蔓延。大量企业高管、创业者及自由职业者收到主题为“您被邀请加入孟加拉初创生态”“政府资助创业签证项目开放申请”的邮件,声称提供低门槛入驻、税收优惠和快速签证通道。然而,这些看似诱人的“国际机遇”,实则是精心设计的身份信息收割陷阱。

“黄金机会”背后的虚假门户
据《日本时报》(The Japan Times)报道,这些钓鱼邮件通常以英文或日英双语撰写,设计风格模仿政府机构或知名创业孵化器,内容提及“孟加拉数字经济发展局”“达卡跨境人才计划”等虚构项目。邮件中附带链接,指向一个看似专业的报名网站,要求填写护照信息、公司注册文件、银行流水、财务报表等敏感资料。
更隐蔽的是,部分邮件不直接附链接,而是要求收件人下载一个名为“Application_Package.zip”或“Investment_Guide.pdf”的附件。一旦打开,便可能触发恶意脚本,或引导用户进入钓鱼页面。
“这类攻击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人们对新兴市场的兴趣和‘先发优势’的心理,”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技术专家芦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孟加拉近年来数字经济增速快,日本企业有合作意愿,攻击者正是抓住了这种信息不对称。”
目标明确:收割身份,为二次攻击铺路
与传统钓鱼不同,此次攻击的核心目标并非即时盗刷信用卡,而是系统性地收集企业与个人的完整身份档案。
“他们要的不是密码,而是‘你是谁’的全套证明,”芦笛解释,“护照、营业执照、银行对账单——这些材料组合起来,足以在海外开设银行账户、注册空壳公司,甚至申请贷款,进行贸易欺诈或洗钱。”
据调查,部分钓鱼网站后台已与暗网数据交易平台连接,用户提交的信息被自动打包、加密并出售给下游犯罪团伙。更有甚者,攻击者利用获取的企业信息,发起更高级别的“商业邮件诈骗”(BEC),冒充高管指令财务部门向虚假账户转账。
“想象一下,攻击者用你公司的注册信息在孟加拉注册一个‘分公司’,再伪造合同向你的日本客户收款,”芦笛说,“这种‘身份克隆’造成的损失,远比一次数据泄露更难追溯。”
技术伪装:多语言、假官网、社交背书
为增强可信度,攻击者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
多语言内容:邮件和网站支持日语、英语,甚至孟加拉语,营造“官方”氛围。
仿冒域名:使用与真实政府机构极为相似的域名,如将“bangladesh.gov.bd”改为“bangladesh-invest.org”或“bd-startup.net”。
社交工程:部分邮件声称“已有XX家日本企业入选”,并附上伪造的成功案例或“推荐信”,制造从众效应。
“最危险的是,这些网站往往配有HTTPS加密(小锁图标)和看似正规的隐私政策,”芦笛提醒,“这让用户误以为‘网站很正规,可以放心填’。但HTTPS只保证传输加密,不验证网站主人是否可信。”
日本企业成“理想目标”?
为何日本成为此次攻击的重灾区?专家分析,原因有三:
对新兴市场兴趣浓厚:日本企业长期寻求海外增长点,对南亚、东南亚市场关注度高。
合规文化严格:日本企业习惯于按“官方流程”办事,对“政府项目”通知天然信任。
数字素养参差:尽管整体水平高,但部分中小企业或年长管理者对新型网络诈骗识别能力较弱。
此外,报道还指出,部分攻击源头可追溯至孟加拉国,当地可能存在有组织的网络犯罪团伙,专门针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实施“跨境钓鱼”。
如何识破“馅饼”陷阱?专家支招
面对此类高伪装度的钓鱼攻击,芦笛与网络安全机构联合提出以下防御建议:
1. 验证官方信源,不轻信“主动邀请”
任何涉及跨境投资、签证申请的项目,应通过本国大使馆、经济产业省或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等官方渠道核实。真正的政府项目不会通过随机邮件“邀请”个人。
2. 拒绝通过网页表单上传证件
护照、营业执照等敏感文件,绝不应通过非加密网页表单提交。即使是正规平台,也应优先使用加密邮件或专用安全门户传输。
3. 启用DLP(数据防泄漏)策略
企业应部署DLP系统,监控员工设备是否有大量身份文档(如PDF、扫描件)被集中打包、外传。此类行为往往是数据窃取的前兆。
4. 设立跨境事务“二级审批”制度
对于涉及海外投资、签证申请的邮件或链接,要求必须由法务、合规或管理层双重确认后才能操作,避免个人决策失误。
5. 培训员工识别“典型话术”
组织安全培训时,重点讲解“超低门槛”“限时优惠”“您已被选中”等典型诱饵话术。可制作“真假邮件对比图”,提升员工视觉辨识能力。
政府与平台需协同“补漏”
芦笛强调,单靠企业防御远远不够。他呼吁日本外务省、经济产业省等机构定期发布“海外投资风险预警”,并建立“官方合作项目白名单”,减少信息不对称。
“就像天气预报会发布台风警报,政府也应发布‘网络诈骗热点地区’提醒,”他说,“这不仅能保护企业,也能维护日本在国际商务中的信誉。”
同时,邮件服务商和浏览器厂商也应加强对“高风险跨境域名”的标记与拦截,对包含“visa”“investment”“government”等关键词的非主流国家域名提高审查等级。
结语: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今天,跨国合作的机遇前所未有,但伴随而来的安全挑战也日益复杂。一封看似普通的“投资邀请”,可能就是通往身份盗窃的入口。
对企业和个人而言,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更需建立“验证文化”——不因“看起来正规”而放松警惕,不因“机会难得”而跳过流程。
“真正的机遇,经得起核实,”芦笛总结道,“而那些催你‘马上行动’的‘馅饼’,往往藏着最深的陷阱。”
编辑:芦笛(公共互联网反网络钓鱼工作组)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