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点俗,别在意,看内容就好了。
话说前段时间看到了一个关于机器学习帮助人类的一个视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分享了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人看,也许很多人错过了。这个视频其实很能开拓视野,也为人类和机器学习的共存找到了一个平衡的思路。
很多人都以为人类的大脑很厉害,现在才开发了不到10%,如果开发到了100%会是超人。其实幻想是可以,真的要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大脑是个耗能大户,如果开发到100%,那身体根本没办法供应能量给这个大脑,换句话说,没有可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其实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的生存,本来就不打算将大脑无限量地开发,相反,为了节省来之不易的能量,人类身体还想出了不少办法来减少大脑的使用。其中一个策略是可能就是思维定势。我觉得人之所以有思维定势,肯定是大脑用存储代替了思考,也就是将之前花能量思考过的一些结果存了下来,当未来有相近的情况发生时,大脑可以快速调用记忆,并直接提供给大脑负责思考的部分当材料,甚至很可能命令系统直接地就将它当成命令就发送出去了。这个不能算是缺陷,估计在当年对于人类来说危机四伏的年代,这种快速的反应救了咱们的祖先很多次命。甚至说绝一点,可能是没有这种反应的人类就已经直接挂掉了,没有留下后代。除了思维定势,其实人类也还有很多这类的节省能量的方式,比如人类会在无意中“脑补”出很多东西来,就算你没看清楚某个东西,你的大脑也会通过记忆或者某种“算法”补充没看见的部分。虽然可能人本身没有意识到,但是其实这种脑补会带来很多偏见或者是影响到创新。
上面说了一堆,其实就是想说,人脑是有天然的缺陷的,为了平衡生存的各种需要,这是无奈中达成的一种合理。当人工智能出现后,机器本身就能弥补人类这方面的不足。因为机器是理性的,它需要充分的资料才能作出判断,暂时我们用的算法中,也不太有脑补的成分出现。当然不排除未来可能发现加上这些“误差”才能让智能更接近于人类,不过那是未来的事了。基于机器是完全理智的,所以当我们将客观的东西给机器去学习时,它能给出理智而合理的答案,而且这些答案是人类无法想像到的。比如将无人机的机架做成像飞鼠的骨架一样,人类是无法想出来的,但是机器学习后得到了这样的结果。还有就是为了减轻客机的重量,人工智能算法生成出了一个不规则的网络状隔板,这也是人类无法想到的。所以可以说,未来人工智能不一定会取代人类,而是会成为人类的助手,让人类成为“超级”人类。
说到上一段,话题已经使用到“代替”和“淘汰”这类词了。这也是最近人类的恐慌之一,人类开始对机器人产生了不安全感。似乎人类很快就会被机器人所取代,大量人会失业。可是我觉得太悲观了,人类不会被淘汰。人类的历史发展了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什么人是被什么人造物所淘汰的,被淘汰者都是被自己所淘汰的。如果在这个时代还是不思进取,不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不需要人工智能,只要一把电锯就能将这类人淘汰。想一想现在对伐木工的需求量还像30年前那样旺盛吗?并不是木头的需求量少了,而是工具先进了。如果谁还只会用斧头而拒绝用电锯的话,那他是被自己放弃的,而不是被电锯所淘汰的。
话题再向前进一步,要谈到00后了。如果将AI当作是海上的一个浪潮,那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上一个互联网浪潮之上的人,而AI这个潮将盖到我们的头上来,我们要提升自己并适应它,甚至是征服它。而现在的00后,则是正在这个浪潮之上,对于未来的他们来说,可能AI只是像现在的手机和电脑一样触手可及。我说的不是享用,而是使用。不是享用“电锯”所锯下来的木头,而是成为用“电锯”的那些人。所以作为00后的父母的我们,不能让他们失去掌握这些工具的机会,特别是05前那一批。当他们大学或是参加工作时,AI工具不一定已经很顺手,可能像20年前的网络一样,没几个人觉得好用。但是如果他们掌握了这些不太好用的AI工具之后,就占有了时代给予他们的机会。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自己不能恐惧人工智能,我们要接近它,并带领我们的孩子去探索它。其实它并不神秘,只是大家将它看得太神秘而已。不要以为要让自己变成制造工具的人,而只是让自己变成会使用工具的人就行了。就像开车一样,不是吗?30年前,会开车多牛啊,现在开车算是个拿得出手的技能吗?
好了,要结束了。这篇文章说来说去,想说的就是一个点,我们要与时俱进,同时带着下一代一起赶上时代的潮流。共勉!
好吧,以下是我分享过的链接,大家可以自行查看。至于我们这些大人怎么追上人工智能的潮流,也许后面我可以分享一些东西出来吧。毕竟我也只是在向潮头爬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