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总是习惯性的在一个地方打转,宁愿内耗掉,也不愿意做一点点的改变。
还是先讲个故事。
前几天去海边公园玩,看到公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在围着一群鸽子,有人在售卖喂鸽子的食物,好不热闹。
我看到有些鸽子飞到了人的手心里去啄食,而有的鸽子,你还没有靠近它,它就已经飞远了。
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一片蓝天下,鸽子也是同样的鸽子,却有着不同的选择。
其实,人也是如此,一旦习惯了长时间所处的环境,就特别不愿意去改变。
我们与其说是抱怨环境,不如说,我们再给自己一个理由,最好是可以不负责任的。
同样是两只鸽子,根本不是环境的问题,是鸽子的生存策略不同罢了。
而一个人为啥宁愿焦虑的要死,内耗的要死,难受的要死,却不愿意去做一点点的改变。
比如说,你每天看到桌子上,那个乱糟糟的样子,心烦意燥,甚至一天的心情都不好了。
可是,你却没有想着去改变,哪怕只是2分钟的时间就能搞好。
就这样的慢慢的,你的屋子里也就会各种杂物多起来。
因为你渐渐地就变成了温水煮青蛙,已经适应了环境,不想再去改变,觉得无所谓。
2
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也说过类似的情况,那就是人的大脑喜欢省电模式,这也是为啥人总是喜欢待在舒适圈的缘故。
比如说,你现在月薪1万块钱,听说跳槽可能涨到2万块,但是,万一新公司不行,咋办,万一适应不了,咋办,这就是恐惧的产生。
生活中,那些经常把给自己贴标签的人,其实也是如此。
有的人说,“我天生内向”,其实,是他长期不社交后,给自己贴的标签。
也是大脑给他的省电模式,遇到社交,这样的一句话,就让他不再恐惧社交。
再说说我现在解读《天道》,其实,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不知道该去解读什么内容了。
可能哪一天不想去写文章了,这件事就彻底断掉了,也不可能再拿起来去写了。
我就又去刷了一遍电视剧《天道》。
从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规律,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场马拉松,能跑到最后的那个人,一定是极少数。
这就好比叶晓明和冯世杰,他们之所以没有坚持到最后,也没有享受到格律诗公司所能带给他们的巨额回报。
这些都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
难道说,面对格律诗公司的巨额诉讼费和赔款,叶晓明他们一定也很焦虑。
因为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焦虑将如影随形的伴随我们一生。
再次观看电视剧《天道》,看到丁元英的所作所为,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破除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字:干!
3
丁元英,这位充满智慧的高人,在谋划格律诗公司发展时,可不是坐在那儿空想,而是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
他深入调研王庙村的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制定详细的发展策略。
从挑选合适的人员,到规划生产流程,再到布局市场竞争,每一步都稳扎稳打。
他清楚,只有实实在在地去干,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才能打破传统音响行业的格局,实现自己的目标。
他的这种行动力,不仅让格律诗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更是为剧中人物,乃至我们观众,展现了一种破除焦虑的有效方式。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
就像我,先别管它每天的阅读量怎么差,还是继续写下去,不要等待,不要拖延,立即去干。
也就是干中学。
只有坚持把这个解读文章继续下去,才会有一些其他的思路。
就像电视剧中,丁元英想到什么,立刻,马上就行动,从来不会怀疑,不然就不会去做。
这样的行事风格才是破除焦虑迷雾的唯一方法,干,就完了,先每天干它一篇文章。
焦虑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焦虑,这是客观规律,不由我个人的意愿会有所改变的。
各位道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战胜焦虑的经历?快快在评论区,分享交流,咱们互相勉励,干出一番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