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篇我朋友的项目体会文章:
在一些软件工程项目中,常常遇到客户需求不清晰的情形,其中常见的问题是业务流程不清晰、业务规则不清晰、输入表单/输出报表未规范等。在飞亚达终端形象管理系统的需求调研及分析过程中,笔者遇到了第一种“业务流程不清晰”并且需要进行业务流程调优咨询(BPR)的问题(共2个流程案例)。作为工程实施,既要让调优的流程满足客户管理要求;又要尽量简化以有利于公司产品EKP实施,减少实施工作量。
流程案例1:公关活动及巡展促销申请
(1)原始的流程
该图是一种企业内部实施的草图,很不规范,主要体现在部分节点的执行岗位描述缺失、分支条件描述缺失、人工执行环节不清晰等。
(2)调研后描述为规范的流程如下
这个流程表面上全面描述了目前企业的真实运作流程,如果不认真分析,难以发现问题。实际上,这个流程对客户和公司而言,从实施层面上看都是有大问题的。
对客户而言:整个流程执行效率将非常低。因为申请发起后,在几个地方产生子流程(在销售经理、海外经理、终端设计师等岗位的活动),并分立执行一段时间后再合并,这样任一子流程被驳回后都引起整个流程的执行效率的严重下降。此外,由于业务的不规范性,部分子流程被驳回后整体流程也可以继续执行,人工可判别但信息化后系统难以判别,也就难以信息化实施。
对公司而言:由于发起的子流程的数量没有规则,业务上可能存在部分子流程驳回也可以继续执行完流程的情况,以前是人工判定的;但信息化实施后,在合并节点“验证并上传照片”中,无法找到子流程合并结束的约束条件,用EKP去实施将是非常困难的。
如何同时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提升管理效率,又能减少软件实施的工作量、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呢?
(3)流程优化方案
笔者和项目经理郭杰平提出了如下2种流程优化方案:
l 在终端设计师和总部采购员之间增加一个总控环节“业务总监审核”,发起的子流程统一经过这个审核环节。一方面减少流程执行的驳回率;另一方面明确有几个子流程确定走后续流程,以让EKP能判别会签节点“验证并上传照片”的结束条件。这个方法的优点是能有效提高流程执行效率,缺点是要增加企业审核流程的资源。
l 在表单增加控制流程的字段“选择流程:□图纸设计□物料领用□专柜、灯具制作/道具领用□巡展画面设计制作”(默认全部选中)。如果是海外的,启动全部子流程;如果是国内的,则由区域专员确定必需启动几个子流程。这个方法的特点是权力下放到区域专员,由区域专员完成流程执行数量的确定,从而提高执行效率。
客户综合考虑,选择了第二种优化方案。
流程案例2:物料领用出库
(1)原有流程
原来公司没有发布规范的相关物料领用出库流程;经过需求调研及整理分析,梳理出如下的流程:
该流程从IT角度看,是没什么问题的,实施也比较简单。
但从业务执行的角度分析,会发现有很大问题的:不同分公司同时向总部申请同一物料时,由于分公司是没有权利查看到总部库存的,分公司只是根据自己的业务实际需要来申领物料;这时就算分公司经理和总部区域专员审批通过,库存管理员作为最后的审核岗位,会根据库存情况做最后裁定,那么就存在频繁的库存竞争问题,分公司可能反复被驳回而反复申请,降低了流程执行效率并降低总部信用,会加剧分公司和总部的矛盾。而从总部而言,根据库存实际情况审核发货,并自动生成出库单,单单对应,管理简单方便,反而是有利的。
(2)流程优化方案
实际上,上面流程问题的产生根源在:库存管理员审核《领用申请单》不应成为最后的审核控制环节,按库存数量出库没错,但不能作为审核环节;因为从组织运作上,库存管理员不应超越区域专员的权限,区域专员才是物料发放的决策人。
此外,上述流程还存在另一不符合组织运作原则的问题:库存管理员审核领用单后直接出库,出库是没有不同的人审核的,而是依靠收货确认时发现接收数量与发货数量不对时才核对。只是通过信息系统实施,由系统充当了记账审核员,自动执行“出库记账”环节,暂时不影响业务流程的执行。
于是,改进的策略自然在审批领用单和出库分离,产生如下的优化方案(也是大多公司实施ERP时常采用的):
该优化方案不管分公司申请多少,区域专员和业务总监根据其实际需要审批即可,发货出库可分批执行,不影响分公司的领用申请。一次申请,多次发货。但缺点是要增加“业务总监”岗位。
飞亚达销售公司从自身实际考虑,认为目前无法增加“业务总监”岗位来支持该物料领用流程,那又该如何调整呢?
再回去看原业务流程,根本原因是由于库存管理员作为最后审核环节引起的库存竞争,但现实又必须库存管理员做为最后的审核环节。那么,从区域专员审核的环节去考虑减少这种库存竞争。
再调优的方法如下:在区域专员审核的环节,由系统推送各分公司的申请数量明细及汇总,并可查看总部库存数量。这样给区域专员提供优先/延迟审核的决策依据,有效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了由于各分公司申请同一物料可能引起的库存竞争。
客户采纳了这一调优方案。
这样,在该流程上,客户满意,基本能执行;对公司而言,实施也比增加单据和审核环节简单,实现项目实施的“双赢”!
从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到,针对客户的业务流程的调优,不能单纯从IT的角度去考虑,而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组织运作的基本原则、业务管理操作的必要性和简便性、IT信息化的可行性、公司核心产品EKP实施的便利性等多重因素,既要帮助客户实现管理目标,又要便利公司实施,实现工程项目实施的客户和公司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