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底座KubeEdge(二):实战体验
好,上一篇讲了如何部署KubeEdge,并成功模拟部署了一个可用的边缘节点
接下来,我们来运行一个简单的示例,来体验一下,然后,我们看看其背后的流程
让我们开始吧!
示例选取
因为我们并没有IoT的设备环境,所以选取的是官网最简单的示例:KubeEdge Counter Demo
它由这么几部分组成:
- 云端部署的是一个web页面,可以下发三个简单的命令
- 边端部署的是一个名叫Counter的进程,它可以跟模拟的设备交互,并反馈消息给云端
- 边缘部署的进程里含有一个模拟的假设备,可以看做是一个端设备,其功能可以理解为数秒
云端下发的三个简单的命令分别是:
- ON(打开):打开端设备,端设备开始计数,每秒加1
- OFF(重置):关闭端设备,端设备重置计数
- STATUS(获取状态):获取打印的计数数值
形象化的理解流程可以参考官方图:

流程图
前置条件
- 运行状态的KubeEdge集群,版本1.5+
- MQTT Broker在边端运行
- /etc/kubernetes/manifests/

本文介绍了KubeEdge边缘计算底座的实战体验,包括部署KubeEdge、运行Counter Demo,展示如何通过Kubernetes API进行云边协同,以及内部交互流程的分析。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402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