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用过Java的AOP,最近接触到了一个需求,恰好可以用AOP的思想来实现,就此总结一下。
目录
二、实现advice(通知),用切面类来拦截处理被注解的方法并获取注解中的内容
AOP简介
AOP,即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面向侧面的程序设计”,更常见的说法是“面向切面编程”,是Spring的三大核心思想之一(两外两个:IOC-控制反转、DI-依赖注入)。
关于AOP的概念这里不做过多介绍,我们只需要知道其中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aspect(切面)、pointcut(切入点)、advice(通知)。
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三者是什么意思。
① pointcut(切入点)
也就是具体拦截的某个业务点。
分为 execution(路径表达式)和 annotation 方式,被这两种方式修饰的代码将会被切面拦截处理。
切点和连接点有什么区别?
Joint point
:连接点,是程序执行的一个点。例如,一个方法的执行或者一个异常的处理。在 Spring AOP 中,一个连接点总是代表一个方法执行。
② advice(通知)
切面当中的处理方式,声明通知方法在业务层的执行位置,类型如下:
@Before:前置通知,在方法执行之前执行
@After:后置通知,在方法执行之后执行
@AfterRunning:返回通知,在方法返回结果后执行
@AfterThrowing:异常通知,在方法执行异常后执行
@Around:环绕通知,可以替代上述通知方法,并且可以控制方法是否执行以及何时执行
Spring AOP中的通知方法,用到了动态代理,动态代理主要有两种方式: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关于动态代理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考这里,以及实现原理。
③ aspect(切面)
即 pointcut+ advice ,和拦截器(HandlerInterceptorAdapter)的作用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两者的作用域不同,相对而言,切面的作用域更灵活一些。两者之间的区别可以参考这里。
AOP作用
如果说MVC的三层架构是Java的纵向编程思想,那AOP可以说是横向编程思想,能够让我们在不影响软件原有功能上,横向拓展新功能。

常见的用法有:
- 性能监控:在方法调用前后记录调用时间,方法执行太长或超时报警
- 缓存代理:缓存某方法的返回值,下次执行该方法时,直接从缓存里获取
- 软件破解:使用AOP修改软件的验证类的判断逻辑
- 记录日志:在方法执行前后记录系统日志
- 工作流系统:工作流系统需要将业务代码和流程引擎代码混合在一起执行,那么我们可以使用AOP将其分离,并动态挂接业务
- 权限验证:方法执行前验证是否有权限执行当前方法,没有则抛出没有权限执行异常,由业务代码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