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 Notes

本文探讨了Hibernate框架中级联操作的应用场景及其注意事项,并详细分析了延迟加载机制的利弊,包括性能影响及实现方式。
在收集整理资料时,发现原来研究Hibernate时写下的笔记,发出来与大家共享。
  1. 在进行级联操作的设计时,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当使用级联。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使用级联。

    1)类属性完全依赖于类。如:

    public class Document{

    //附件完全依赖于文档,即文档删除后附件不再存在

private Set Attachments;

......

}

public class Attachment{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

2)确认需要通过文档操作其类属性的值的。如

public class Category{

private Set Document;

......

}

public class Document{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需要进行如下操作的:

//取得分类

Category category=getHibernateTemplate().get(Category.class,0);

Set documents=category.getDocuments();

Documents document=(Document)documents.iterator().next();

document.setName(“Jimmy”);

//保存

getHibernateTemplate().update(category);

即为需要通过分类操作文档的属性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cascade属性,一般不推荐进行这种操作。


2.对于特定类型的类映射的说明

char 类型映射到数据库中为char(1)类型,但是会在取值时出现

exception setting property with CGLIB异常

int 类型经过Hiberante的映射成int类型后,在数据库中会有默认值0,如果手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操作,一定要加上值0,否则会在取值的时候产生

exception setting property with CGLIB异常


3.关于延迟加载的使用

对于是否使用延迟加载,应当引起注意。

从性能上考虑,应当完全使用延迟加载,这也是从Hibernate3之后,hibernate开发小组,将延迟加载的机制从原来的不使用延迟加载改为延迟加载的原因。

从使用JDBC操作来看,对于所有的对象都是使用的延迟加载的,因为只是从数据库中取出了自己需要的数据。而从面向对象的角度来说,似乎拿到一个对象,理所当然应当是得到其属性的值,不管其为本身是一个对象还是单一的属性。而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应当鼓励使用延迟加载,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使用不延迟加载。

事实证明,不使用延迟加载对于性能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其中的属性是集合时,最可怕的就是,其属性的类中,还是未使用的延迟加载,这有点类似于多米诺骨牌,一连串的取出来。

但是使用延迟加载又会存在一个问题,尤其是取集合的时候,会有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在拿到文档的时候,同进肯定要拿到附件,而我们使用了如下的HQL语句:

From Document where type='k'

这种查出来的,仅仅只是文档,不会拿到附件(但是事实上,根据hibernate)的延迟机制,拿到的是附件的id,当然,我们可以再根据id一个一个去拿一次,但是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违背了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但是事实上,我们只可以居中去选择。

如果我们属性是完全依赖于对象的,那么,我们可以不要使用延迟加载,若不是完全依赖的话,如categorydocument的关系,我们应当使用延迟加载。


基于51单片机,实现对直流电机的调速、测速以及正反转控制。项目包含完整的仿真文件、源程序、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适合学习和实践51单片机在电机控制方面的应用。 功能特点 调速控制:通过按键调整PWM占空比,实现电机的速度调节。 测速功能:采用霍尔传感器非接触式测速,实时显示电机转速。 正反转控制:通过按键切换电机的正转和反转状态。 LCD显示:使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当前的转速和PWM占空比。 硬件组成 主控制器:STC89C51/52单片机(与AT89S51/52、AT89C51/52通用)。 测速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用于非接触式测速。 显示模块:LCD1602液晶显示屏,显示转速和占空比。 电机驱动:采用双H桥电路,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调速。 软件设计 编程语言:C语言。 开发环境:Keil uVision。 仿真工具:Proteus。 使用说明 液晶屏显示: 第一行显示电机转速(单位:转/分)。 第二行显示PWM占空比(0~100%)。 按键功能: 1键:加速键,短按占空比加1,长按连续加。 2键:减速键,短按占空比减1,长按连续减。 3键:反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反转。 4键:正转切换键,按下后电机正转。 5键:开始暂停键,按一下开始,再按一下暂停。 注意事项 磁铁和霍尔元件的距离应保持在2mm左右,过近可能会在电机转动时碰到霍尔元件,过远则可能导致霍尔元件无法检测到磁铁。 资源文件 仿真文件:Proteus仿真文件,用于模拟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 源程序:Keil uVision项目文件,包含完整的C语言源代码。 原理图:电路设计原理图,详细展示了各模块的连接方式。 PCB设计:PCB布局文件,可用于实际电路板的制作。
【四旋翼无人机】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建模与控制研究(Matlab代码、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具备螺旋桨倾斜机构的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展开研究,重点进行了系统建模与控制策略的设计与仿真验证。通过引入螺旋桨倾斜机构,该无人机能够实现全向力矢量控制,从而具备更强的姿态调节能力和六自由度全驱动特性,克服传统四旋翼欠驱动限制。研究内容涵盖动力学建模、控制系统设计(如PID、MPC等)、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仿真验证,并可能涉及轨迹跟踪、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分析,旨在提升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机动性与控制精度。;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Simulink仿真能力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师,尤其适合研究先进无人机控制算法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深入理解全驱动四旋翼无人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②掌握基于Matlab/Simulink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流程;③复现硕士论文级别的研究成果,为科研项目或学术论文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提供的Matlab代码与Simulink模型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建模推导过程与控制器参数调优,同时可扩展研究不同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以深化对全驱动系统控制机制的理解。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