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暴力]Tunnel Warfare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抗日战争中隧道战历史背景的算法模拟。在华北平原的隧道网络中,通过算法模拟村庄间的连接状态,当村庄遭受攻击或重建时,能够实时更新并查询村庄之间的连通性。采用set和stack数据结构优化查询效率。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Description

Description

在抗日战争中,广泛地在华北平原进行了隧道战。一般来说,通过隧道连接的村庄在一条线上。除了两端之外,每个村都与两个相邻的村庄直接相连。

 

Input

入侵者通常对一些村庄进行攻击,并摧毁了其中的隧道部分。八路军指挥官要求隧道和村庄的最新连接状态。如果一些村庄被严重隔离,必须立即恢复连接!

 

Output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n,m(n,m≤50000)表示村庄和事件的数量。接下来的m行中的每一行描述一个事件。

有以下不同格式描述的三种不同的事件:

D x:第x个村被毁。

Q x:陆军指挥部要求第x个村直接或间接连接的村庄数量包括自己。

R:最后被破坏的村庄被重建。

 

Sample Input

7 9

D 3

D 6

D 5

Q 4

Q 5

R

Q 4

R

Q 4

 

Sample Input

1

0

2

4

 

暴力,一个set记录毁掉的点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stack>
#include <set>

#define SIZE 50010

using namespace std;

set<int> st;
stack<int> stk;
set<int>::iterator it;
int n;

int find(int x) // 求该位置的处在的联通块的节点个数
{
	int t;
	
	if (!st.size()) // 全部完好
	{
		return n;
	}
	if (x < *st.begin()) // 在第一个被损坏的节点前
	{
		return *st.begin() - 1;
	}
	it = st.end();
	--it;
	if (x > *it) // 在最后一个被损坏的节点后
	{
		return n - *it;
	}
	for (it = st.begin(); it != st.end(); ++it) // 两个被损坏的节点中间
	{
		if (*it > x)
		{
			t = *it;
			break;
		}
	}
	--it;
	
	return t - *it - 1;
}

int main(void)
{
	int m, i, x;
	char ch;
	
	scanf("%d%d", &n, &m);
	while (m--)
	{
		cin >> ch;
		if (ch == 'D')
		{
			scanf("%d", &x);
			st.insert(x);
			stk.push(x);
		}
		else if (ch == 'Q')
		{
			scanf("%d", &x);
			if (st.count(x)) // 被毁,特判
			{
				printf("0\n");
			}
			else
			{
				printf("%d\n", find(x));
			}
		}
		else
		{
			st.erase(st.find(stk.top())); // 用堆栈找最近被毁掉的节点
			stk.pop();
		}
	}
	
	return 0;
}

 

<think>我们正在讨论Helm部署Cilium时的网络配置参数。根据用户的问题,我们需要解释以下配置项的含义: - tunnel - disabled - hostRouting - true - tunnelProtocol - empty - routingMode - native - tunnelPort - 0 注意:用户给出的配置项似乎是一个列表,但有些是键,有些是值。我们需要将它们配对起来理解。 实际上,用户可能是在列举一些配置项及其可能的值。让我们重新组织一下,常见的配置项包括: - `tunnel`:这是一个模式,但通常我们使用`routingMode`来指定路由模式。 - `disabled`:可能是指某个功能被禁用,但具体需要看上下文。 - `hostRouting`:主机路由。 - `true`:表示启用。 - `tunnelProtocol`:隧道协议。 - `empty`:空,可能表示没有设置。 - `routingMode`:路由模式。 - `native`:原生模式。 - `tunnelPort`:隧道端口。 - `0`:端口号0。 在Cilium的Helm配置中,常见的与网络相关的配置项有: 1. `routingMode`:指定路由模式,可选值包括`tunnel`(隧道模式)和`native`(原生模式,即直接路由)。 2. `tunnelProtocol`:当使用隧道模式时,指定隧道协议,如`vxlan`、`geneve`等。 3. `tunnelPort`:指定隧道使用的UDP端口,如果设置为0,则表示使用默认端口。 4. `hostRouting`:启用主机路由,通常用于直接路由模式(native)中,但也可以在其他模式下使用。 另外,用户提到了`disabled`和`true`,可能是指某些功能的开关,但在上述上下文中,我们主要关注网络配置。 让我们逐一解释: 1. **`routingMode`**:这个参数决定了Cilium如何处理节点之间的网络流量。 - `tunnel`:隧道模式(默认)。在这种模式下,节点之间的流量被封装在隧道中(如VXLAN或Geneve)。这种模式不需要底层网络知道Pod的IP地址,因为所有Pod流量都被封装在节点IP的隧道中。它适用于大多数网络环境,尤其是当节点不在同一个二层网络时。 - `native`:直接路由模式。在这种模式下,Cilium不会对流量进行封装,而是依赖底层网络路由将Pod流量转发到正确的节点。这需要底层网络能够路由Pod IP地址(例如,通过路由协议或静态路由)。这种模式性能更好,但要求网络基础设施支持。 2. **`tunnelProtocol`**:当`routingMode`设置为`tunnel`时,此参数指定使用的隧道协议。可选值有: - `vxlan`:使用VXLAN隧道(默认)。 - `geneve`:使用Geneve隧道。 - `disabled`:禁用隧道。但注意,如果`routingMode`设置为`tunnel`,则不能禁用隧道。实际上,如果设置`routingMode`为`native`,则隧道会被禁用。 3. **`tunnelPort`**:指定隧道使用的UDP端口。默认情况下,VXLAN使用8472端口,Geneve使用6081端口。如果设置为0,则使用该隧道协议的默认端口。也可以指定一个自定义端口。 4. **`hostRouting`**:这个参数控制是否启用基于主机路由的转发。当设置为`true`时,Cilium会利用主机路由表(通过BPF程序)来转发流量。在直接路由模式(`native`)下,通常需要启用主机路由(实际上,在直接路由模式下,主机路由是必须的)。在隧道模式下,主机路由也可以启用,但通常不是必须的,因为隧道封装已经处理了跨节点通信。 5. 关于`disabled`和`true`:在配置中,这些通常是值。例如,我们可以设置`hostRouting=true`来启用主机路由。而`disabled`可能用于某些功能,但在上述参数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routingMode`和`tunnelProtocol`。当`routingMode`设置为`native`时,隧道就被禁用了(即`tunnelProtocol`实际上被忽略)。 6. **`empty`**:在配置中,可能表示没有设置`tunnelProtocol`,那么将使用默认值(VXLAN)。 7. **`0`**:对于`tunnelPort`,设置为0表示使用默认端口。 总结: - 如果设置`routingMode=tunnel`,则必须选择一种隧道协议(如`vxlan`或`geneve`),并可以指定隧道端口(0表示默认)。 - 如果设置`routingMode=native`,则隧道被禁用,不需要设置隧道协议和端口。此时,需要确保底层网络能够路由Pod IP。 - `hostRouting=true`通常用于直接路由模式(`native`)以启用主机路由,但也可以用于隧道模式以优化某些转发。 注意:在Cilium的Helm chart中,这些配置项通常通过`--set`来设置,例如: ```bash helm install cilium cilium/cilium \ --set routingMode=native \ --set hostRouting=true ``` 或者对于隧道模式: ```bash helm install cilium cilium/cilium \ --set routingMode=tunnel \ --set tunnelProtocol=geneve \ --set tunnelPort=12345 ``` 现在,我们可以根据以上解释回答用户的问题。</think>### Helm部署Cilium网络配置参数详解 以下是Helm部署Cilium时关键网络配置参数的含义及作用: #### 1. **`tunnel` 与 `disabled`** - **`tunnel`**:启用隧道封装模式(默认模式)。所有跨节点Pod流量会被封装在VXLAN或Geneve隧道中,不依赖底层网络路由[^1]。 - **`disabled`**:禁用隧道模式。需配合`routingMode=native`使用,此时直接使用节点网络路由Pod流量。 #### 2. **`hostRouting`** - **`true`**:启用主机路由。Cilium直接操作Linux内核路由表,实现Pod流量的高效转发(推荐在`routingMode=native`时启用)[^1]。 - **`false`**:禁用主机路由,完全依赖eBPF转发(需要特定内核支持)。 #### 3. **`routingMode`** - **`tunnel`**(默认):跨节点流量通过隧道传输,适用于云环境或二层网络隔离的场景。 - **`native`**:直接路由模式,Pod IP直接暴露在底层网络,要求网络支持路由传播(如BGP或静态路由)。 #### 4. **`tunnelProtocol`** - **`vxlan`**(默认):使用VXLAN封装,端口8472。 - **`geneve`**:使用Geneve封装,端口6081。 - **`empty`**:未显式指定时自动选择默认协议(VXLAN)。 #### 5. **`tunnelPort`** - **`0`**:使用协议默认端口(VXLAN=8472, Geneve=6081)。 - **自定义值**(如`8473`):指定自定义UDP端口(需所有节点防火墙放行)。 ### 典型配置场景 1. **隧道模式(云环境默认)** ```bash --set routingMode=tunnel \ --set tunnelProtocol=vxlan \ --set tunnelPort=0 # 使用默认8472端口 ``` 2. **直接路由模式(裸金属/高级网络)** ```bash --set routingMode=native \ --set hostRouting=true \ --set tunnel=disabled ``` > ⚠️ **注意**:切换模式需重建Cilium Pod,生产环境建议通过Helm upgrade逐步迁移[^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