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即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
2.工厂方法模式的四个要素
抽象工厂(Creator)角色: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与应用程序无关。任何在模式中创建的对象的工厂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
具体工厂(Concrete Creator)角色:这是实现抽象工厂接口的具体工厂类,包含与应用程序密切相关的逻辑,并且受到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产品对象。
抽象产品(Product)角色: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的对象的超类型,也就是产品对象的共同父类或共同拥有的接口。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角色:这个角色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某具体产品有专门的具体工厂创建,它们之间往往一一对应。
3.实现
根据工厂方法模式的4个要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
(1)定义一个Creator接口,所有的工厂方法类都需要继承这个接口,声明的方法是返回一个IProduct形式的对象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interface IFactory
{
IProduct ProductCreate();
}</span>
(2)实现Creator接口的具体工厂类,有多少个产品就有多少个这样的工厂类,每个工厂类继承Creator接口,用于创建IProduct子类的实例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ublic class ProductOneFactory:IFactory
{
public IProduct ProductCreate()
{
return new ProductCreate();
}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ublic class ProductTwoFactory:IFactory
{
public IProduct ProductCreate()
{
return new ProductCreate();
}
}</span>
(3)IProduct的接口,定义Product的一些共有的方法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interface IProduct
{
void Show();
}</span>
(4)具体产品类实现IProduct接口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ublic class ProductOne:IProduct
{
public void Show()
{
//do something
}
}</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pan><pre name="code" class="csharp"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28px;"><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public class ProductTw<span style="text-indent: 2em;">o:IProduct</span></span>
{ public void Show() { //do something }}
(5)客户端调用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IFactory factory = new ProductOneCreate();
IProduct product = factory.ProductCreate();
product.Show();</span>
以上,基本完成了对工厂方法模式的实现,作为创建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遵循了“开放-封闭原则”,如果需要增加某一类型的产品,只需是其继承该类型的IProduct接口和IFactory接口即可。工厂方法模式集中封装了对象的创建,使得更换对象时,不需要做大的改动,降低了客户程序与产品对象的耦合性。其缺点就是每增加一个产品,就需要增加相应的产品类和工厂类,额外增加了开发量(我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