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day5

本文探讨了虚拟机字节码执行引擎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栈帧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包括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及方法返回地址等关键概念。

通过这几天的看书学习才真正发现,坚持看书真的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哈哈,应情应景),虽然我们为了取得进步没有受过这么多苦难,但是坚持弄懂枯燥无聊的书本知识也是对心性的一种历练,也许今后在回头看我们一路成长的旅程,我们会更加佩服那个坚持做一件事的自己。鼓励完毕,今天我们将学习虚拟机字节码的执行引擎。

一、运行时栈帧结构。

栈帧是用于支持虚拟机进行方法调用和方法执行的数据结构,它是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中的虚拟机栈的栈元素。栈帧存储了方法的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连接和方法返回地址等信息。对于执行引擎来说,在活动线程中,只有位于栈顶的栈帧才有效,称为当前栈帧。下图描述了栈帧的结构。

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下栈帧中的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返回地址等各个部分。

1、局部变量表。

局部变量表是一组变量值存储空间,用于存放方法参数和方法内部定义的局部变量。虚拟机通过索引的定位的方式使用局部变量表,索引值是从0开始到最大的solt数量。 

2、操作数栈。

操作数栈也常被成为操作栈,它是一个后入先出栈。同局部变量表一样,操作数栈的最大深度也在编译的时候写入到code属性的max_stacks数据项中。

3、动态链接。

每个栈帧都包含一个指向运行是常量池中该栈帧所属方法的引用,持有这个引用是为了支持方法调用过程中的动态链接。

4、方法返回地址。

当一个方法开始执行后,只有两种方式可以退出这个方法。第一种方式是执行引擎遇到任意一个方法返回的字节码指令,方法执行完成后退出。另一种方式是在方法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异常。

 

 

 

一、数据采集层:多源人脸数据获取 该层负责从不同设备 / 渠道采集人脸原始数据,为后续模型训练与识别提供基础样本,核心功能包括: 1. 多设备适配采集 实时摄像头采集: 调用计算机内置摄像头(或外接 USB 摄像头),通过OpenCV的VideoCapture接口实时捕获视频流,支持手动触发 “拍照”(按指定快捷键如Space)或自动定时采集(如每 2 秒采集 1 张),采集时自动框选人脸区域(通过Haar级联分类器初步定位),确保样本聚焦人脸。 支持采集参数配置:可设置采集分辨率(如 640×480、1280×720)、图像格式(JPG/PNG)、单用户采集数量(如默认采集 20 张,确保样本多样性),采集过程中实时显示 “已采集数量 / 目标数量”,避免样本不足。 本地图像 / 视频导入: 支持批量导入本地人脸图像文件(支持 JPG、PNG、BMP 格式),自动过滤非图像文件;导入视频文件(MP4、AVI 格式)时,可按 “固定帧间隔”(如每 10 帧提取 1 张图像)或 “手动选择帧” 提取人脸样本,适用于无实时摄像头场景。 数据集对接: 支持接入公开人脸数据集(如 LFW、ORL),通过预设脚本自动读取数据集目录结构(按 “用户 ID - 样本图像” 分类),快速构建训练样本库,无需手动采集,降低系统开发与测试成本。 2. 采集过程辅助功能 人脸有效性校验:采集时通过OpenCV的Haar级联分类器(或MTCNN轻量级模型)实时检测图像中是否包含人脸,若未检测到人脸(如遮挡、侧脸角度过大),则弹窗提示 “未识别到人脸,请调整姿态”,避免无效样本存入。 样本标签管理:采集时需为每个样本绑定 “用户标签”(如姓名、ID 号),支持手动输入标签或从 Excel 名单批量导入标签(按 “标签 - 采集数量” 对应),采集完成后自动按 “标签 - 序号” 命名文件(如 “张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