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使用了
两种文件格式:
全量数据和
增量请求。
全量数据格式是把内存中的数据写入磁盘,
便于下次读取文件进行加载;
增量请求文件则是把内存中的数据
序列化为操作请求,用于读取文件进行
replay得到数据,
序列化的操作包括SET、RPUSH、SADD、ZADD。
redis的
存储分为
内存存储、
磁盘存储和
log文件三部分,
配置文件中有
三个参数对其进行配置。
参数1:
save seconds updates,
save配置,指出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
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这个
可以多个条件配合,比如默认配置文件中的设置,就设置了三个条件。
参数2:
appendonly yes/no ,appendonly
(仅追加)
配置,指出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如果不开启,可能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的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