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学与原子光学的新进展
1. 相敏拉曼散射
相敏拉曼散射是一种新型的拉曼散射,它源于对原子 - 光界面的操控。其实现步骤如下:
1. 准备原子自旋波 :在原子系综中初步制备原子自旋波。
2. 注入光束 :将强泵浦光束(P)和弱斯托克斯光束(S)同时注入原子中,使其与原子自旋波相互作用。
3. 产生相敏特性 :当斯托克斯光束 S 与原子自旋波具有稳定的相位关系时,输出斯托克斯光 $S_{out}$ 的强度会随输入斯托克斯光束与原子自旋波之间的相位差而变化。
这种相敏特性是相敏拉曼散射相较于其他拉曼散射过程的独特优势。光学相移对传播距离的变化非常敏感,而原子自旋激发的相位则对磁场、电场和光场引起的原子内部状态变化敏感。因此,相敏拉曼散射在光学位移、弱磁场和弱电场的精密测量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2. 光学量子相关干涉仪
在精密测量领域,光学干涉仪是有效的工具。例如,马赫 - 曾德尔干涉仪是当今引力波天文台(GWO)的核心部分。然而,干涉仪在测量相位变化时,其测量精度长期以来一直面临挑战,主要限制来自输入终端的真空噪声波动,即标准量子极限(SQL),也称为散粒噪声极限。
2.1 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方法
1981 年,有人指出,如果使用像压缩光这样的非经典光源作为干涉仪的输入,可以降低系统噪声,提高信噪比(SNR),从而使相位测量的灵敏度超越标准量子极限,甚至达到海森堡极限(HL)。此后,多个实验小组将压缩态光源注入干涉仪,以提高干涉仪的信噪比并突破 SQL。理论研究也表明,应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