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挑战与路径
1. 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资源与环境问题内涵不同却相互关联。合理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能逐步解决或缓解一些环境与生态问题。
- 水资源节约 :节约淡水资源可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循环,缓解沿海地区海水倒灌;节约工业用水能减少废水排放,利于回收废水中有害物质。
- 能源节约 :节能可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排放,降低空气污染,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污染。
- 土地节约 :节约土地,特别是耕地,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口和粮食供应压力,减少不合理开垦以及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灾害。同时,为工业城市集聚区提供更多人类活动和居住空间,改善个人生活条件。
建立有别于西方社会的资源节约型消费结构,涵盖食物结构、车辆、生活能源消耗和适合中国特色的生活水平,这对中国资源和环境状况起着根本性决定作用,对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危机意义重大,是国家政策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各地区可持续发展和各民族的可持续生存。
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将翻倍,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能源消耗将增加50 - 60%,土地占用增加约5000 - 6000万亩,部分省份人均耕地减少,年用水量增加约2000亿立方米,粮食需求增加,客货运输周转量大幅上升,年污水排放量可能超500亿吨。若按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社会经济模式发展,资源保障程度将极低,长期粮食保障成严重问题,空间拥挤混乱,环境不堪重负,严重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资源保障和环境状况严峻,除工业化一般因素影响外,主要源于特殊国情。人口
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路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