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在当今社会,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且复杂。从工业化进程的整体视角来看,资源产业的地位虽呈下降趋势,但在工业化的早中期,其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而经济发展的进程与资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尤其对于处于工业化早中期且各地区资源结构差异较大的中国而言,资源产业及其后续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与各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紧密相连。
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演变
自然生态环境因其自身元素的影响,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大规模火山喷发、强烈地震、热带风暴潮等自然灾害,能迅速改变局部自然平衡,甚至造成巨大破坏。雨水和径流在地质年代可改变地貌,在人类历史尺度上也可能导致部分地区表土流失。土壤侵蚀堪称当今地球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因其普遍且几乎时刻都在发生。一旦提供人类大量食物的表土流失,灾难便会接踵而至。
人类社会面临生态环境问题由来已久,但诸如二氧化碳排放导致臭氧层破坏、海平面上升、工业污染、大量生物物种灭绝、土壤侵蚀、森林砍伐、植被覆盖率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是在100多年前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工业化之后才出现的。二战前的100年间,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基本是局部性的工业污染。早在20世纪70年代,恩格斯就在《反杜林论》中预见欧洲工业发展必然导致社会公害,并指出只有按统一总体规划协调安排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害问题,同时强调只有通过城乡融合,才能消除当前空气、水和土地的污染。
从20世纪50年代到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实现了持续经济发展。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复苏和社会福利水平大幅提高,工业污染愈发突出,引发了严重后果。例如,1953年日本新潟因汞中毒引发的水俣病,以及英国伦敦的空气污染事件。随着工业污染的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