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CPU、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等)和软件系统,以及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发展历程。遵循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探讨了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计算机系统由 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两大部分组成

硬件部分

  • 主机
    • 中央处理器CPU
      • 运算器ALU
        • 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运算器的基本操作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与、或、非、异或等逻辑操作,以及移位、比较传送等操作,亦称算术逻辑部件。
      • 控制器CU
        • 在计算机中,对指令进行分析(译码),按照一定时序,根据当前处理器状态,向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发出控制信号/命令
    • 内部存储器
      • ROM
        • 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的简称,是一种只能读出事先所存数据存储器。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通常用在不需经常变更资料的电子或电脑系统中,并且资料不会因为电源关闭而消失。 如光盘,硬盘,断电后数据依旧存在的存储介质。
      • RAM
        • 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的简称,也可称为可读可写存储器,即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往存储器中随时读写数据。根据存储单元工作原理的不同,RAM又可分为静态存储器(SRAM)和动态存储器(DRAM)。RAM的特点:可读可写,存储器断电后,里面存储的数据会丢失。比如计算机的内存,手机的内存,包括CPU里用的高速缓存,都属于RAM这类存储器。
  • 外部设备
    • 外部存储设备
      • 硬盘,U盘,光盘,磁带,软盘等
    • 输入设备
      • 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 输出设备
      • 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 其他设备
      • 调制解调器等

发展历史

  • 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电子管时代
  • 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时代
  • 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集成电路时代
  • 第四代计算机(1971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

遵循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来组成计算机, 把程序本身当作数据来对待,程序和该程序处理的数据用同样的方式储存。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计算机应该按照程序顺序执行。人们把这个理论称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1612727-20190301194301983-1530763495.png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ddz-linux/p/10439509.html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