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ueStack也是contextMap中的一个对象,它是List结构的,主要有三个方法:
public Object peek() { //获取栈顶元素,栈结构不改变
return get(0);
}
public Object pop() { //获取栈顶元素同时移除这个元素,栈结构改变
return remove(0);
}
public void push(Object o) { //向栈顶添加一个元素
add(0, o);
}
以下展示如何向值栈中推入一个元素,并在页面将它取出来,以及这个元素在栈中的结构。
这是动作类中的代码,获取值栈并向值栈中推入一个元素:
ValueStack vs = context.getValueStack();
User user = new User("xiaohui","dangdaiguoji",1);
vs.push(user);
这是页面代码,获取值栈中的那个元素,直接写对象的相应属性名:
<s:property value="username"/> //当[0]不写的时候,默认从上往下找,找到立即返回,不再往下找
<s:property value="[0].username"/> //这种写法则可以指定到某个对象的对应属性
这里可以注意一个细节,就是为什么在值栈中取值不需要像request、session等那样session.user.username,而是直接用属性名一步到位直接取,就是因为它是栈结构,取的时候始终只会是取栈顶元素,所以那个user就没什么必要了吧,我们直接指定一个属性名,它自然会去找栈顶元素的那个属性,当然,如果找不到,那么它会继续往下找的。
这是值栈中存的对象的情况:
这里值的注意到是,如果我们的property标签中value没有写,那么会将值栈中第一个对象toString()以后显示在页面。如果我们没有操作值栈,那么值栈中第一个对象是我们当前执行的动作类。然后就是图片中的Property Name那一栏,对应的并不是实体类中的属性,而是由set\get方法来决定的,看我的User类:
package com.dimples.domain;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String address;
private Integer age;
public User() {
}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ring getAddress() {
return address;
}
public void setAddress(String address) {
this.address = address;
}
public Integer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eger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User(String name, String address, Integer age) {
super();
this.name = name;
this.address = address;
this.age = age;
}
}
可以看到我属性名称是name,而页面显示的属性却是username。所以说值栈中的属性名称,其实是通过分析setXXX、getXXX(对于boolean类型的则是isXXX)方法,然后取其方法的后面一段并将其转小写得来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建议将list或map存到值栈中,因为List中有个isEmpty()方法,将list存到值栈中以后得到的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说没多大意义,要是真的需要存list或者map,存到contextMap里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