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相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装饰模式的组成
- Component抽象构件:一个接口或者是抽象类,就是定义最核心的对象,也就是最原始的对象;
- ConcreteComponent具体构件:是最核心、最原始、最基本的接口或抽象类的实现,要装饰的就是这个;
- Decorator装饰角色:一般是一个抽象类,用于实现接口或抽象方法,其中不一定有抽象的方法,但其属性里必然有一个private变量指向Component抽象构件;
- ConcreteDecorator具体装饰角色:把最核心、最原始、最基本的东西装饰成其他东西。
装饰模式的优点
- 装饰类和被装饰类可以独立发展,而不会相互耦合;
- 装饰模式是机场关系的一个替代方案;
- 装饰模式可以动态地扩展一个实现类的功能。
装饰模式的缺点
多层的装饰是比较复杂的,尽量减少装饰类的数量,以便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装饰模式的使用场景
- 需要扩展一个类的功能,或给一个类增加附加功能;
- 需要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地撤销;
- 需要为一批的兄弟类进行改装或加装功能。
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也叫做政策模式(Policy Pattern),定义一组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
策略模式中的角色
- Context封装角色:也叫上下文角色,起承上启下封装作用,屏蔽高策模块对策略、算法的直接访问,封装可能存在的变化;
- Strategy抽象策略角色:策略、算法家族的抽象,通常为接口,定义每个策略或算法必须具有的方法和属性;
- ConcreteStrategy具体策略角色:实现抽象策略中的操作,该类含有具体的算法。
策略模式的优点
- 算法可以自由切换:只要实现抽象策略,它就称为策略家族的一个成员,通过封装角色对其进行封装,保证对外提供“可自由切换”的策略;
- 避免使用多重条件判断: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且出错的概率大大增强。使用策略模式后,可以由其他模块决定采用何种策略,策略家族对外提供的访问接口就是封装类,简化了操作,同时避免了条件语句判断;
- 扩展性良好。
策略模式的缺点
- 策略类数量增多:每一个策略都是一个类,复用的可能性很小,类数量增多;
- 所有的策略类都需要对外暴露:上层模块必须知道有哪些策略,然后才能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这与迪米特法则是相违背的,可以通过使用其他模式来修正这个缺陷,如工厂方法模式、代理模式或享元模式。
策略模式的使用场景
- 多个类只有在算法或行为上稍有不同的场景;
- 算法需要自由切换的场景;
- 需要屏蔽算法规则的场景。
<?php
/**
* 策略模式
*/
namespace pattern;
interface Strategy {
public function run();
}
class RunWithLegs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function run() {
echo 'run with legs' . PHP_EOL;
}
}
class RunWithArms implements Strategy {
public function run() {
echo 'run with arms' . PHP_EOL;
}
}
class Context {
private $_strategy = null;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Strategy $strategy) {
$this->_strategy = $strategy;
}
public function run() {
$this->_strategy->run();
}
}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RunWithLegs());
$context->run();
echo str_repeat('-', 15) . PHP_EOL;
$context = new Context(new RunWithArms());
$context->run();
程序输出:
run with legs
---------------
run with a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