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适合对象:
- 已经通过uni-app官网对产品概念有基本了解。
- 熟悉h5,但对小程序、vue不了解
传统的h5只有1端,即浏览器。而uni-app可跨多端,虽仍属前端,与传统h5有不同。
如果你对h5比较了解,可通过本文快速了解uni-app。
网络模型的变化
以前网页大多是b/s,服务端代码混合在页面里;
现在是c/s,前后端分离,通过js api(类似ajax的uni.request)获取json数据,把数据绑定在界面上渲染。
文件类型变化
以前是.html文件,开发也是html,运行也是html。
现在是.vue文件,开发是vue,经过编译后,运行时已经变成了js文件。
现代前端开发,很少直接使用HTML,基本都是开发、编译、运行。所以uni-app有编译器、运行时的概念。
文件内代码架构的变化
以前一个html大节点,里面有script和style节点;
现在template是一级节点,用于写tag组件,script和style是并列的一级节点,也就是有3个一级节点。
以前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title>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head>
<body>
</body>
</html>
现在。这个叫vue单文件组件规范sfc
<template>
<view>
注意必须有一个view,且只能有一个根view。所有内容写在这个view下面。
</view>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
</script>
<style>
</style>
外部文件引用方式变化
以前通过script src、link href引入外部的js和css;
现在是es6的写法,import引入外部的js模块(注意不是文件)或css
以前
<script src="js/jquery-1.10.2.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link href="css/bootstrap.css" rel="stylesheet"

本文适合对h5有一定了解,但对uni-app、小程序和vue不熟悉的开发者。介绍了uni-app如何从h5的网络模型、文件类型、代码架构、外部文件引用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涉及组件、js、css的差异,以及工程结构和页面管理的改变。通过本文,读者能快速理解uni-app的核心概念和与传统前端开发的区别。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32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