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
数据(Data)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处理的符号集合。
2.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考虑和处理。
3. 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Data Object)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4. 数据结构
结构,简单的理解就是关系。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是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也就是数据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结构:表结构、层次结构、图结构。
5. 数据结构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主要是分析描述对象的结构特征,包括逻辑结构及内在联系,把逻辑结构表示成计算机可实现的物理结构,从而方便计算机处理。
(1)逻辑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指在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以下4种逻辑关系: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结构。
(2)物理结构
物理结构(Physical Structure)也称为存储结构,指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存储结构能正确反应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
数据元素的存储结构形式有两种: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一块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中,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
链式存储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数据元素的存储关系并不能反映其逻辑关系,因此需要用一个指针存放数据元素的地址,通过地址就可以找到相关联数据元素的位置。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是对数据对象的逻辑表示和物理表示,数据结构要对建立起来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进行处理,就需要建立起计算机可以运行的程序集合。
6. 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Data Type)是用来刻画一组性质相同的数据及其上的操作的总称。数据类型是按照值的不同进行划分的。
按取值的不同,数据类型还可以分为两类:原子类型和结构类型。
原子类型:即不可以再分解的基本类型,包括整型、实型、字符型等。
结构类型:是由若干个类型组合而成,可以再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