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中的data,idata,xdata,pdata,code

从数据存储类型来说,8051系列有片内、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内程序存储器还分直接寻址区和间接寻址类型,分别对应code、data、xdata、idata以及根据51系列特点而设定的pdata类型,使用不同的存储器,将使程序执行效率不同,在编写C51程序时,最好指定变量的存储类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程序执行效率(此问题将在后面专门讲述)。与ANSI-C稍有不同,它只分SAMLL、COMPACT、LARGE模式,各种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实际硬件系统,也将有不同的编译结果。

在51系列中data,idata,xdata,pdata的区别:

data:固定指前面0x00-0x7f的128个RAM,可以用acc直接读写的,速度最快,生成的代码也最小。

idata:固定指前面0x00-0xff的256个RAM,其中前128和data的128完全相同,只是因为访问的方式不同。idata是用类似C中的指针方式访问的。汇编中的语句为:mox ACC,@Rx.(不重要的补充:c中idata做指针式的访问效果很好)

xdata:外部扩展RAM,一般指外部0x0000-0xffff空间,用DPTR访问。

pdata:外部扩展RAM的低256个字节,地址出现在A0-A7的上时读写,用movx ACC,@Rx读写。这个比较特殊,而且C51好象有对此BUG,建议少用。但也有他的优点,具体用法属于中级问题,这里不提。

单片机C语言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code 是什么作用?

    code的作用是告诉单片机,我定义的数据要放在ROM(程序存储区)里面,写入后就不能再更改,其实是相当与汇编里面的寻址MOVX(好像是),因为C语言中没办法详细描述存入的是ROM还是RAM(寄存器),所以在软件中添加了这一个语句起到代替汇编指令的作用,对应的还有data是存入RAM的意思。

程序可以简单的分为code(程序)区,和data (数据)区,code区在运行的时候是不可以更改的,data区放全局变量和临时变量,是要不断的改变的,cpu从code区读取指令,对data区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因此code区存储在什么介质上并不重要,象以前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卡片上,code区也可以放在rom里面,也可以放在ram里面,也可以放在flash里面(但是运行速度要慢很多,主要读flash比读ram要费时间),因此一般的做法是要将程序放到flash里面,然后load到 ram里面运行的;DATA区就没有什么选择了,肯定要放在RAM里面,放到rom里面改动不了。

bdata如何使用它呢?
若程序需要8个或者更多的bit变量,如果你想一次性给8个变量赋值的话就不方便了,(举个例子说说它的方便之处,想更深入的了解请在应用中自己琢磨)又不可以定义bit数组,只有一个方法

char bdata MODE;
sbit MODE_7 = MODE^7;
sbit MODE_6 = MODE^6;
sbit MODE_5 = MODE^5;
sbit MODE_4 = MODE^4;
sbit MODE_3 = MODE^3;
sbit MODE_2 = MODE^2;
sbit MODE_1 = MODE^1;
sbit MODE_0 = MODE^0;
8个bit变量MODE_n 就定义好了
这是定义语句,Keilc 的特殊数据类型。记住一定要是sbit
不能 bit MODE_0 = MODE^0;
赋值语句要是这么些C语言就视为异或运算

//------------------------------------------------------------------------------------------------------------------

空间名称

地址范围

说明

DATA

D:00H~7FH

片内RAM直接寻址区

BDATA

D:20H~2FH

片内RAM位寻址区

IDATA

I:00H~FFH

片内RAM间接寻址区

XDATA

X:0000H~FFFFH

64KB常规片外RAM数据区

HDATA

X:0000H~FFFFFFH

16MB扩展片外RAM数据区

CODE

C:0000H~FFFFH

64K常规片内外ROM代码区

HCONST(ECODE)

C:0000H~FFFFFFH

16MB扩展片外ROM常数区(对Dallas390可用作代码区)

BANK0~BANK31

B0:0000H~FFFFH

:

:

B31:0000H~FFFFH

分组代码区,最大可扩展32X64KB ROM

//-----------------------------------------------------------------------------------------------------------------------------------------

keil生成的文件:

.plg:编译器编译结果
.hex和.bin:可执行文件
.map和.lst:链接文件
.o:目标文件
.crf、.lnp、.d和.axf:调试文件
.opt:保存工程配置信息
.bak:工程备份文件

M51文件,startup文件。

 

在C51编程中,`xdata`、`data`、`code`、`bdata`、`pdata`是用于指定变量存储类型的特殊关键字,它们的作用是控制变量在8051单片机系统中的存储位置和访问方式,从而影响程序的执行效率和资源使用。以下是这些关键字的具体含义与区别: - `data` 用于声明直接寻址的内部RAM区域,地址范围为0x00~0x7F(共128字节),这部分内存可以直接通过累加器(ACC)进行快速访问,因此访问速度最快,生成的代码也最小[^1]。 ```c unsigned char data myVar; ``` - `idata` 表示整个内部RAM区域(0x00~0xFF),包括`data`所覆盖的前128字节。它使用类似C语言指针的方式访问,即间接寻址方式,适用于需要更灵活访问的场景[^1]。 ```c unsigned char idata buffer[32]; ``` - `xdata` 指外部扩展RAM空间,通常地址范围为0x0000~0xFFFF,这部分内存通过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进行访问,适用于需要大量数据存储的应用[^1]。 ```c unsigned int xdata bigData; ``` - `pdata` 是对外部RAM低256字节的特殊访问方式,地址由P0口提供A0~A7,通过R0/R1作为偏移地址进行访问。这种访问方式有特定的限制,并且Keil C51编译器对其支持存在一些已知问题,建议谨慎使用[^1]。 ```c unsigned char pdata smallBuffer; ``` - `code` 用于将常量或只读数据放置在程序存储器中(通常是Flash ROM),例如字符串常量等,这类数据不会占用有限的RAM资源,但只能读取不能修改[^4]。 ```c unsigned char code message[] = "Hello, world!"; ``` - `bdata` 是一个特殊的可位寻址区域,位于内部RAM的20H~2FH区间,允许对其中的每一位进行单独操作,适用于需要高效位操作的场合[^5]。 ```c unsigned char bdata flags; sbit flag0 = flags^0; // 定义flag0为flags的第0位 ``` 选择合适的存储类型对于优化程序性能至关重要。例如,在资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统中,合理使用`data`可以提高访问速度,而将大数组或不常用的数据放在`xdata`中则有助于节省宝贵的内部RAM资源。同时,利用`code`来存储常量数据可以减少运行时内存的占用[^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