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存?为什么需要它?
我们知道程序代码和数据必须驻留在内存中才能得以运行,然而系统内存数量很有限,往往不能容纳一个完整程序的所有代码和数据,更何况在多任务系统中,可能需要同时打开子处理程序,画图程序,浏览器等很多任务,想让内存驻留所有这些程序显然不太可能。因此首先能想到的就是将程序分割成小份,只让当前系统运行它所有需要的那部分留在内存,其它部分都留在硬盘。当系统处理完当前任务片段后,再从外存中调入下一个待运行的任务片段。的确,老式系统就是这样处理大任务的,而且这个工作是由程序员自行完成。但是随着程序语言越来越高级,程序员对系统体系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很少有程序员能非常清楚的驾驭系统体系,因此放手让程序员负责将程序片段化和按需调入轻则降低效率,重则使得机器崩溃;再一个原因是随着程序越来越丰富,程序的行为几乎无法准确预测,程序员自己都很难判断下一步需要载入哪段程序。因此很难再靠预见性来静态分配固定大小的内存,然后再机械地轮换程序片进入内存执行。系统必须采取一种能按需分配而不需要程序员干预的新技术。
虚拟内存(之所以称为虚拟内存,是和系统中的逻辑内存和物理内存相对而言的,逻辑内存是站在进程角度看到的内存,因此是程序员关心的内容。而物理内存是站在处理器角度看到的内存,由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虚拟内存可以说是映射到这两种不同视角内存的一个技术手段。)技术就是一种由操作系统接管的按需动态内存分配的方法,它允许程序不知不觉中使用大于实际物理空间大小的存储空间(其实是将程序需要的存储空间以页的形式分散存储在物理内存和磁盘上),所以说虚拟内存彻底解放了程序员,从此程序员不用过分关心程序的大小和载入,可以自由编写程序了,繁琐的事情都交给操作系统去做吧。
实现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是将系统硬盘空间和系统实际内存联合在一起供进程使用,给进程提供了一个比内存大得多的虚拟空间。在程序运行时,只要把虚拟地址空间的一小部分映射到内存,其余都存储在硬盘上(也就是说程序虚拟空间就等于实际物理内存加部分硬盘空间)。当被访问的虚拟地址不在内存时,则说明该地址未被映射到内存,而是被存贮在硬盘中,因此需要的虚拟存储地址随即被调入到内存;同时当系统内存紧张时,也可以把当前不用的虚拟存储空间换出到硬盘,来腾出物理内存空间。系统如此周而复始地运转——换入、换出,而用户几乎无法查觉,这都是拜虚拟内存机制所赐。
Linux的swap分区就是硬盘专门为虚拟存储空间预留的空间。经验大小应该是内存的两倍左右。有兴趣的话可以使用 swapon -s 查看交换分区大小。